害怕去牙科?你问过古代人的感受了吗?( 三 )


当然 , 在福沙尔之后 , 牙科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门类 , 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理查德·巴奈特在《微笑偷盗者》一书中 , 通过500余幅珍贵图像和生动文字 , 讲述了从青铜时代到21世纪的全球牙科学发展历程 , 其中不仅有牙科工具、治疗技术和对牙齿疾病认识的进步 , 还包含牙医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变迁、患者的体验以及人们对牙齿治疗和护理态度的改变、牙科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女性牙医如何争取职业资格、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牙科学的发展等广泛的议题 , 是一部全景式的牙科学演化史 , 也是一部以小见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史 。
害怕去牙科?你问过古代人的感受了吗?
文章图片
从书中谱系来看 , 牙科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于19世纪的麻醉技术使用 。 也正是借助这一契机 , 牙医体系的大量新事物诞生 , 其中不少都是现代牙科的象征 , 如牙科磨钻、牙科治疗椅、悬挂在墙上的证书或执照 , 还有无痛充填和无痛拔牙 。
当然 , 麻醉革命激起了关于优先权和利益的激烈斗争 , 折射出19世纪中期牙科学的剧变 。 一方面 , 牙科医生越来越成功 , 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 但另一方面 , 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依然排斥麻醉技术 , 认为那只是牙科医生的事 , 这一态度反映出了牙科学的职业地位尚未稳固 , 那些精英医生们依然把牙医看作未经开化的生意人 。
20世纪的牙医们提出了定期检查牙齿的重要性 , 在发达国家中 , 它变成了一种终身习惯 。 而在二战后 ,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琼斯所形容的“第二次微笑革命”——正畸技术急速崛起 。 对于人们而言 , 牙齿状况不但是健康问题 , 也是社会阶层问题 。 露出一口白牙的笑容不仅仅是善意和智慧 , 也是个人身份、品味和价值观的象征 , 关乎人际交往 。
它其实也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人类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的悖论:牙齿好坏象征着阶层 , 但往往是富人在龋齿和蛀牙等问题上受害最深 。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可以享受更多的糖 , 也因此更早地使得牙齿坏掉 。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是如此 , 她从小沉迷甜点和太妃糖 , 一生被牙病所苦 。
这种痛苦 , 一个现代社会的中产阶层几乎已经可以避免 。
书名:《微笑偷盗者:难以启齿的牙科学艺术》
作者:[英]理查德·巴奈特
译者:黄维佳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害怕去牙科?你问过古代人的感受了吗?】定价:1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