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绿色发展标杆( 二 )


如何才能修复矿山让绿水青山再现?奉节县通过实施“生态+矿山修复”模式 , 创新矿区绿色转型融合发展的思路 , 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 , 顺利实现从“矿区”到“景区”的生态蝶变 。
推进治山复绿 。 采用修复与提升相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 , 对原本荒芜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 , 对矿区补植补绿 , 以柏树、落叶松为主改造荒山4000余亩 , 同步发展经济林 , 种植石榴1100亩、芍药900亩、脆李1700亩 , 森林水源涵养量明显提高 , 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 目前 , 大窝社区森林覆盖率达90% , 矿区重现山清水秀 。
巧妙打造景点 。 围绕生态旅游发展主线 , 依托硫磺厂工业遗址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 建设望月湖、海豚湾、姻缘桥、彩虹洞等景点景观 , 通过“大保护、微开发、巧利用” , 打造不同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 , 大窝社区迅速成为大量市民休闲、自驾、避暑的热门“打卡地” 。
2020年 , 大窝成为国家4A级景区 , 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 2022年 , 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 经济收益达700余万元 , 实现村民分红230余万元 。
2022年 , 奉节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 ,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100公顷 , 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40公顷 。 当前 , 大窝景区的成功经验正在县内乡镇各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破坏区进行推广应用 。
拓展转化路径
引领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 推动绿色生态产业成果价值转化 。 奉节县是全球八大脐橙主产区之一 , 脐橙种植面积达37.5万亩 , 年产量40万吨 , 年产值38亿元 , 品牌价值高达182.8亿元 , 一棵树从“养活30万人”到“致富30万人” , 成为奉节农业的“当家树”、农村的“致富树” , 先后荣获“中国橙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产品金奖”等奖项 , 享有“中华名果”之美誉 。 奉节县也是中国三大最适宜栽植油橄榄的适生区之一 , 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 , 成为全国第二大产区 , 惠及1.6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 建立油橄榄加工厂推进精深加工 , 推出了“三峡之巅”橄榄油品牌 。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2022年签约入驻眼镜企业98家、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4家 , 园区建成标准厂房22.7万平方米 , 在建标准厂房62.2万平方米 , 2023年预计新开工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 加快形成近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规模 。 全年招商合同投资额达327.9亿元 , 综合排名位列渝东北第一 。
努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 全力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 。 全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24个 , 白帝城·瞿塘峡成功打造成为5A级景区 , 2022年接待游客2560.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3.7亿元 。
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 努力形成“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一体发展格局 。 静态投资约70亿元 , 总装机120万千瓦的菜籽坝抽水蓄能项目即将动工 , 建成后每年可提供9.12亿千瓦时的高峰电能 。 2022年全县建成风光水发电项目9.2亿千瓦时 , 较2021年增长156.8% , 减少燃煤消耗量约27.6万吨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6万吨 。
目前 , 奉节全县生态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1.8% ,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
数说>>>
生态奉节
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5天 , 同比增加5天 , 超过考核目标6天;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 , 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 , 细颗粒物浓度创历史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