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孩子发烧为什么不能“捂”?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二 )


物理降温
孩子发热时 , 千万不能“捂” 。 事实上 , 越“捂”体温越高 。 所以 , 孩子发烧 , 第一时间要解开患儿的衣服来散热 。 同时 , 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 温水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 。 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 。
退烧药
对于≥2月龄 , 肛温≥39.0℃(口温38.5℃ , 腋温38.2℃) , 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孩子 , 可以使用退热药 。
退烧处理不是治病 , 而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烦躁和不适感 , 同时也缓解家长对孩子发烧的紧张或恐惧情绪 。 孩子发烧有一个过程 , 流感季节时会持续3—5天 , 如果是明显的着凉1—2天就会好 。 在这个过程中 , 会有反复;一天中也会有反复 , 即有时烧有时不烧 。
睡眠不安、烦躁、胃口差、活动减少是孩子典型的不适表现 , 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考虑吃退烧药了 。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 , 很多家长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 。 为帮助各位家长做好退热药的“选择题” , 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一下介绍:

  •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 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 , 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 。 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 。 4~6小时服一次 。
  • 布洛芬: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 副作用少 , 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 每6~8小时服一次 , 推荐6月龄以上宝宝 。
  • 退热贴:有助于散热 , 对全身退热作用不大 。 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 , 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 , 冰枕或冰贴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
按宝宝年龄选择退烧药:
  • 1岁之前的婴儿 , 最好用滴剂 , 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
  • 2岁以上孩子 , 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 。
  • 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 。
  • 腹泻孩子不建议使用栓剂 。
退烧药是如何使人退烧的?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解热药物 , 根据其中有效成分的不同 , 主要分为水杨酸类药物、酰化苯胺类药物和吡唑酮类药物 。 虽然有效成分和退热效果各不相同 , 但是作用原理却基本相同 。
病原体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之后 , 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透过血脑屏障 , 作用于下丘脑 , 使其产生一种名为“前列腺素”的化学物质 。
前列腺素能够触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 使体温调定点上调 , 进而引起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的一系列反应 , 最终导致人体发热 。
我们常见的退热药物 , 正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发挥解热的作用 。
退烧药|孩子发烧为什么不能“捂”?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因此在体温升高时服用退烧药 , 能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 而不会对正常人的体温产生影响 。
发烧会不会烧坏脑子、烧成肺炎?
发烧有很多原因 , 能“烧”坏脑子的 , 只有脑部疾病引起的发烧这一种 , 如脑膜炎、乙脑、脑结核等脑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烧 。
脑子也不是烧坏的 , 而是感染损害的 。
还有些孩子发烧几天后才确诊为肺炎 , 这也不是发烧诱发的 。 这是因为在孩子发烧头几天 , 肺炎的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 , 只是随着病程进展 , 几天后才表现出来 。
发烧时如何饮食?
孩子发烧首先应供给充足的水分 , 其次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