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毛梓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二 )


文章图片
受检样品220度热空气老化10小时
使用硅胶锅铲、硅胶模具时 , 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 是“会不会有东西迁移出来” 。 “总迁移量”这个实验项目 , 便能精准地“捕捉”到食品接触材料中的不可挥发性物质向食品中迁移的数量 。
只见实验室技术人员将裁取的硅胶浸泡在4%乙酸和50%乙醇的食品模拟物中 , 在100℃的条件下浸泡4个小时 , 然后取浸泡液放入蒸发皿 , 直至蒸干 。 此时 , 蒸发皿的底部有的仿佛刚经过仔细清洗 , 一尘不染;有的则肉眼可见有少量的白色残渣附着 , 看上去有点像“水垢” 。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毛梓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文章图片
蒸发皿底部的残渣 , 正是硅胶制品的迁出物
“用乙酸、乙醇模拟的是硅胶用具在烹饪时所处的油性、酸性环境 , 大家看到的残渣 , 就是迁移出的不可挥发性物质 。 ”青岛市质检院工程师孙春鹏介绍 , 食品接触材料中不可挥发的物质迁移到食品中 , 容易产生异味 , 从而影响食品的口味 , 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
不过 , 本次20批胶铲和硅胶模具样品的实验最终得出的总迁移量数据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硅胶铲总迁移量大多集中在1.5毫克/平方分米~3.0毫克/平方分米 , 硅胶模具总迁移量大多集中在1.0毫克/平方分米~2.0毫克/平方分米 , 均符合国家标准GB4806.11-2016的要求(≤10毫克/平方分米) 。 此外 , 硅胶铲和硅胶模具总迁移量的结果值未随样品价格有趋势性的变化 。
“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是另一项能让硅胶制品迁出物“显出原形”的实验 。 实验人员将裁取的硅胶放入60℃的水中浸泡2个小时 , 取浸泡液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 通过颜色变化、用量计算等最终确定高锰酸钾的消耗量值 。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毛梓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文章图片
“高锰酸钾消耗量指的是从食品接触材料中迁移到浸泡液中的、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 , 这类物质主要是一些容易溶出的有机小分子 。 这类有机小分子一般来源于未聚合的单体以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生产助剂 , 比如抗氧化剂、防静电剂等等 。 ”孙春鹏进一步介绍 , 虽然这类物质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 , 大部分有机小分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或其它氧化性的物质氧化掉 , 但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和生产助剂 , 依然容易造成高锰酸钾消耗量项目的超标 , 国家标准GB4806.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中对高锰酸钾消耗量的限值要求为≤10毫克/千克 , “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 , 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 比如记忆力减退、恶心、心悸等症状 。 ”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毛梓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文章图片
实验结果数据显示 , 硅胶铲高锰酸钾消耗量大多集中在2.0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 , 硅胶模具高锰酸钾消耗量大多集中在1.5毫克/千克~2.5毫克/千克 , 均符合国家标准GB4806.11-2016的要求(≤10毫克/千克) 。 硅胶铲和硅胶模具高锰酸钾消耗量的结果值没有随样品价格有趋势性的变化 。
>>>仪器分析:重金属有检出 , 量值符合国家标准
硅胶厨具烹饪时 , 会不会“释放”出重金属、塑化剂等“毒”物?这是市民关心的又一大问题 。 重金属、塑化剂的检测实验 , 均分为人工制取样液和上检测仪器分析两大步骤 。 值得一提的是 , 由于重金属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 , 本次实验特地加大了关于重金属方面的检测 。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毛梓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