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模”清病毒传播规律 他准确预测多地新冠疫情( 二 )


从医经验助力科学研究
2020年 ,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 已有丰富积累的陈田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投入到对新冠病毒传播力、传播规律的科研攻关中 。
“错误的模型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 ”陈田木说 , 面对新冠病毒 , 人类一无所知 , 既要争分夺秒又要慎之又慎 。
连续数周 , 陈田木团队从海量的医学信息中梳理出关于新冠病毒的传播数据 。 基于多年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 , 陈田木在数学模型中率先引入“物传人”“无症状感染者”等参数概念 , 一遍遍研究推敲和调整数学模型 , 使模型更加贴近实际数据 , 最终得出了科学的预测数据 。
“后来我们看到 , 病毒的实际传播情况与我们模型的预测高度相符 , 我们对于新冠病毒传播规律的结论也得到了业内认可 。 ”陈田木介绍 , 此后团队还根据不同防控措施、不同疫苗接种情况下的病毒传播做出模型预测 , 准确给出湖北、广东、湖南、福建等地突发新冠疫情后拐点与高峰时间、感染人数高峰值及最终流行规模 。
在设计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过程中 , 过去当公卫医师时积累的大量经验 , 让陈田木迸发出不少灵感 。 “无症状感染者、物传人这些传播情况在甲流、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传播过程中都出现过 , 基于此 , 我们也将这些因素考虑在新冠病毒的传播模型中 , 增加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 ”他说 。
回顾陈田木的履历 ,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 , 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业后 , 都有一段做公卫医师的工作经历 。 直到2019年 , 36岁的陈田木才入职厦门大学 。 “由于个人原因 , 我没能不间断地完成学业 , 做科研起步也比别人晚一些 。 ”陈田木坦言 , 如今每当因年龄问题不能申报青年人才项目时 , 自己多少会有些遗憾 。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 这些实践经验也成了自己科研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
培养更多公共卫生领域建模人才
近两年 ,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使理论流行病学研究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时期 。 “疫情前这个研究领域相对而言比较小众 , 且主要是理论研究 , 而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对模型预测产生了兴趣 , 报考这个研究方向的学生也多了 ,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 ”陈田木说 。
【团队|“模”清病毒传播规律 他准确预测多地新冠疫情】眼下 , 除了做好科研 , 陈田木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 。 在他看来 , 随着学科发展 , 数学模型预测不仅能解决公共卫生领域问题 , 还有望在传染病以外 , 如慢性病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 促进全球健康问题的解决 。 而当下 , 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教学和人才问题 。
近年来 , 陈田木在厦门大学陆续开设《理论流行病学前沿与实践》《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课程 , 厦门大学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开展理论流行病学教学的高校 。
从最初学院只有陈田木一人懂传染病数学建模 , 到如今整个团队已有23名硕士和博士 , 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值科研创新旺盛期 。
截至目前 , 陈田木团队已围绕新冠肺炎、禽流感、肺结核、手足口病等20余种传染病开发出上百种模型 。 近两年 , 该团队多项科研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
对于团队及个人取得的成绩 , 陈田木坦言:“没太关注 , 我相信只要做好研究 , 终会得到认可 。 ”而他最在意的 , 还是理论流行病学能否发展壮大、在公共卫生领域乃至医学领域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
采访人员 符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