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画家?( 二 )



清明上河图哪个朝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画家?

文章插图
相比之下,辽宁本最长,台北本也比较长,北京本最短 。总体而言,三幅画布局相似,都从乡野郊外入手,然后描绘河岸风光,最后是繁华都市 。
按照最流行的说法,《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应该是北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的市井风情 。那么,上面哪幅画是宋朝人画的?答案竟然是最短的北京本!
这是因为专家在画里找到了两大铁证!第一个证据就是虹桥:
北京本
这座桥没有桥墩,直接横跨两岸,宛如一道彩虹,故名“虹桥” 。这个名字不但好听,更包含了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大创新技术 。
桥下这条河叫汴河,是汴梁城的运输生命线,水上交通非常繁忙 。可是河水很急,船只稍有不慎,就会撞上河里的桥墩 。当时许多滨河城市都有类似的难题,最后竟是山东青州一个退了休的狱卒想出了法子 。
狱卒建议把好几根粗大木料并排捆绑在一起,几排木料前后相接,建造一座没有桥墩的“飞桥”(这人上辈子是做建筑师的吧) 。首都汴梁吸取了山东青州的经验,在汴河上修建了三座木制飞桥,虹桥就是其一 。
北京本对虹桥的结构做了极其细致的描绘
但飞桥技术后来失传了,后代画家没有见过实物,自然画不出来,飞桥也就变成了明清时期更为常见的石拱桥:
辽宁本
台北本
不知你发现没有,明清时的桥面上有许多商铺,尤其是台北本,桥面两侧各有一溜棚子,已然成了固定摊位 。可事实上,这在宋代绝对属于占道经营!宋朝政府曾明令禁止在桥上设置固定商铺,以免影响交通,所以北京本的桥面上几乎只有临时摊点:
北京本的临时摊点
除虹桥外,另一个铁证就是城门和城墙:
北京本里的城门高大雄伟,用砖石砌成,可城楼两边的城墙是土墙,不仅没有包砖,而且长期无人打理,居然长出了大树!据史料记载,汴梁有内城和外城两圈城墙,外城全部包砖,所以内城的防御意义不大,也就不费力气包砖了 。
相比之下,辽宁本和台北本里的城门和城墙都是砖砌的:
辽宁本
台北本
你有没有注意到,辽宁本和台北本的城门都是圆形的拱门?但宋朝的城门是方的 。唐宋时期,造城门跟造房子一样,有竖直的柱子和横向的梁,所以城门是方的 。明代开始大量使用拱券技术,所以城门都变成圆的了 。
北京本里的方角城门
现在可以揭晓谜底了:多数学者认为,北京本《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原作,而且是其他所有《清明上河图》的“祖本”,说白了就是祖宗!
北京本的作者是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 。这幅画诞生以后被呈送给宋徽宗,收入北宋内府,后来随着北宋覆灭流入金国民间,又先后出入元朝和明朝内府 。明朝后期,《清明上河图》流落江南,因为画面太过精彩,自然成了造假者的目标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画造假的现象,但搞成明朝这种规模还真是历史上头一遭 。由于商品经济极度发达,江南人一下子有了钱,产生了“也要有文化”的念头,品个诗赏个画便蔚然成风 。造假者一看商机来了,加班加点地干啊,制作了大批《清明上河图》,流传到今天的少说也有百八十件,辽宁本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辽宁本上有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签名,所以辽宁本也被称为“仇英本”——这签名也是造假的,仇英本人根本没有临摹过《清明上河图》 。
由于明代的书画造假中心是苏州,所以这些人制作的各类假画统称为“苏州片” 。既然是苏州人画的,辽宁本自然带有浓烈的苏州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