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的历史真相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二 )


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三 , 赵匡胤带着部队向北进发 , 晚上 , 大军驻扎在距离首都开封四十里的“陈桥驿” 。 (当时的陈桥驿位于黄河南岸)此时 , 慕容延钊的军队已经渡过黄河北上 , 因而不在兵变现场 , 同时又有黄河的阻挡 , 无法成为兵变的阻力 , 拥立赵匡胤成为皇帝的计划到了可以正式实施的时候了 。

陈桥兵变的历史真相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晚上 , 禁军中的几个将领带着一批军校 , 鼓噪而起 , 与赵普、赵光义商议 , 公开提出要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 这些人的理由很简单 , 当兵打仗 , 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位与更多的富贵 , 现在皇帝年幼懦弱 , 将士们拼死杀敌 , 但是谁能知道!不如先册命“点检”为天子 , 然后再出兵北征 , 那也不晚 。 赵普顺势回答将领和军校 , 他说:“改朝换代虽然是天命 , 但也同人心相关 , 如果你们能够严格约束士兵 , 使得都城人心不动摇 , 四方必定安定 , 到时候 , 什么富贵不能长保 。 ”这等于是答应了军士们的要求 。 赵匡胤知道 , 如果鲁莽行动 , 即使掌握了政权 , 也很难稳固 , 便假装酒醉睡觉 , 先让赵普和赵光义部署行动方案 , 并且连夜派人回到京城 , 串通宿卫皇宫的石守信与王审琦等人 , 要求他们掌握宫门的开闭 , 以便及时控制可能出现的反抗 。
第二天早晨 , 军营呼声一片 , 赵光义叫醒赵匡胤 , 赵匡胤来未穿戴好 , 便披衣出去 , 看到一干将校们手握刀剑 , 高声叫道:“诸军无主 , 愿奉太尉为天子!”众将士不待赵匡胤说话 , 便拿出一件象征皇帝登基用的黄袍 , 披在他的身上 , 接着跪下高呼“万岁” , “声闻数十里” 。 兵变的帷幕正式拉开了 。 赵匡胤表现出被迫的模样说道:“你们贪图富贵 , 立我为天子 , 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号令 , 我就同意 , 不然 , 我不能做你们的皇帝 。 ”众将领按照计划大声回答:“唯命是听!”接着赵匡胤严肃宣布:“对于幼主、太后以及朝中大臣 , 都不能凌辱 , 对老百姓和朝廷府库 , 不得劫掠 , 听从命令的 , 有重赏;不听从命令的 , 立斩!”
陈桥兵变的历史真相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 赵匡胤开始率领军队返回京城 。 到了京城 , 作为内应的结拜兄弟 , 石守信与王审琦等人大开宫门迎接政变的大军 。 后周的宰相大臣束手无策 , 只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一个人 , 企图组织反抗 , 结果被赵匡胤的心腹 , 殿前司的散员指挥使王彦昇追杀于家中 。 除此之外 , 整个政变过程超乎想象的平静 。 将领们逼迫宰相范质、王溥表态 , 王溥自不用说 , 范质看到大势已去 , 顺从的率领百官听命 。 翰林学士陶毂取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 , 宣布周帝退位 , 赵匡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 新王朝取名为“宋” , 建元“建隆” 。
从郭威于后汉乾祐三年 , 即公元九五零年 , 澶州发动兵变 , 哗变将士“或裂黄旗以被威体” , 到现在才仅仅过了十年 , 没想到“黄袍加身”的戏码又发生在了他的属下身上 。 郭威建立的后周 , 转眼又变成了大宋 , 当然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治权斗下 , 至少对于普通百姓有一个好处 , 那便是 , 在此后的一百六多年间 , 老百姓只向一个皇帝纳粮 , 再不用“分心”于其他的军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