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便宜打一战国人物:项燕为什么不是战国四大名将( 二 )


秦之白起、赵之李牧都是一代帅才,可惜为将者手握重兵,难免不为主君猜忌,赵自赵武灵王以来赵国反复出现数次军事政变,赵王更是忌惮手握兵权又功高盖主者,秦国适时使用离间计,纵使军事艺术已炉火纯青的李牧,死于己方政治,让我想起孙子那句“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反面 。
廉颇之愤
说道廉颇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赵王因离间计罢黜廉颇,长平大败后,赵孝成王再次启用廉颇,在邯郸之战中,廉颇率十万赵军,抵御秦军,最后大败秦军,守住了邯郸 。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廉颇愤然发兵打击赵王派来的接替者后,率部下逃亡,先在魏国大梁躲避,后流亡楚国,可以想象八十多岁的廉颇肯定曾经日日盼望着来自邯郸的召唤,这位长平之战最后的幸存者,就这样在等待中耗尽了最后的余生,没有历史记载廉颇是哪一年离世的,上天赋予了这位老者不可思议的长寿,却让其背井离乡,孤苦终老 。廉颇的悲剧,与其性格有莫大的关系,但领导的好恶也是主因 。
王翦之幸–一个有吞并天下胸怀的上级是多么的幸运 。
王翦一生平内患、扫三晋,灭楚国,说其功高盖主一点儿不为过,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军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将领,然而在狂飙突进的急流中,王翦又勇于放低姿态取悦始皇,人生巅峰的始皇又勇于退下,终得以封侯善终 。
然而为什么我会说他应该庆幸自己有个好领导?在灭楚之战发动前,秦国高层进行了一次关于灭楚需要多少兵力的大争论,李信为首的少壮派认为20万足够;而王翦则认为至少需要60万,嬴政开玩笑说:王将军老啦,李信果敢,于是派李信、蒙恬率军20万伐楚,王翦称病告老还乡 。战争开始时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后在公元前225年被项燕大败,损失十多万,始皇闻讯后亲自跑到王翦老家,许60万兵请王翦出山 。后续的事情是王翦二次伐楚,灭了楚国不详诉 。
【比较便宜打一战国人物:项燕为什么不是战国四大名将】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灭楚之战失败的李信,始皇并没有迁怒与他,而是给这个20多岁的年轻将领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在灭,公元前222年李信随王翦之子王贲灭燕 。公元前221年,李信再次与王贲灭齐 。一个好的领导,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决定导致的失败迁怒与下属,自己一个人承担,勇于认错,亲自跑到王翦老家承认错误,并且给年轻人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跟着这样的领导打江山是幸运的,当然从四大名将的遭遇看,就吞天吐地的气量而言,也只有始皇陪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所以我说王翦除了自身明哲保身的智慧外,他也是幸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