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产生的原因,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 五 )


3、通过“社会特性对等”的原则 , 实现男女双方具有最大的利益相关性 。劳动能力的互补性也必须建立在劳动者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共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之上 , 劳动者必须首先认可、适应和能动地运用这些共同的基础条件 , 然后才能确立各自的互补性和互补性 。由此可见 , 男女双方较高的个体劳动能力和较高的互补性 , 并不能确保男女两性价值关系的统一体达到最大的本质力量 , 假如双方没有更多共同的志趣、相近的生活空间、相关的工作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 , 就维以建立较为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密切的利益联系 , 就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进行有效的合作 , 因此 , 恋爱双方总是力求在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奉、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文化修养、道德标准、生活习俗等社会特性上保持一致或相近 , 以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相互联系、亲密和谐 , 从而确保双方在人生道路上步伐一致 。“社会特性对等”原则意味着:恋爱双方在世界观与价值观上讲究“基本接近” , 在理想与信奉上讲究“志同道合” , 在审美情趣上讲究“气味相投” , 在社会地位上讲究“基本匹配” , 在家庭背景上讲究“门当户对” , 在文化修养上讲究“旗鼓相称” , 在道德标准上讲究“求大同 , 存小异” , 在生活习俗上讲究“步调一致” 。显然 , 男女之间只有具备较高的社会特性的对等性 , 才能具有较大的利益相关性 。
六、关于爱情问题的若干说明
爱情具有相对独立性 。任何情感都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 ,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 并围绕价值为核心而上下波动 , 但是 , 情感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同理 , 虽然爱情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 , 爱情是以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为基础 , 并围绕它上下波动的 , 但是爱情本身却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 并且可以与两性互补价值关系相对脱钩 。例如 , 人有时可以为了“爱情”而牺牲一切 , 人甚至可以在“爱情”的驱使下 , 破坏已经建立的、良好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 。
爱情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方面 , 爱情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价值条件 , 总是因为对方在某些价值特性方面(例如 , 相貌、财富、才华、健康、地位等价值方面相对于其他人具有明显的优势 , 才会产生爱情;另一方面 , 爱情一旦产生 , 就会具有相称的稳定性 , 此时 , 假如对方在某些价值特性方面(例如 , 相貌、财富、才华、健康、地位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 男女双方的爱情仍旧可以维持原来的强度与深度 。
3、爱情具有时间差异性与价值差异性 。爱情的时间差异性是指:男女之间爱情的产生与发展 , 虽然和两性之间互补价值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向对应的” , 但不是“同步对应的” , 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 , 即爱情的建立需要时间 , 爱情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 。爱情的价值差异性是指:男女双方有时虽然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例如已经结了婚) , 但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建立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爱情;男女双方有时虽然已经消除了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例如已经离了婚) , 但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失去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