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晚婚 为什么要提倡晚婚( 二 )


在我们调研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访到一户60多岁的老人,其儿子34岁结婚,谈对象谈了十来个个,其中带回家来见过父母的有三四个 。老人谈道:“带回家来见了父母,只是让父母把把关,而不是让父母来把最后一关 。”
我们在鄂西C村还访谈到一户,女儿快要结婚了,但是因为男方没有跟女方商量结婚时间,就带父母上门提亲,女方父母都觉得靠谱了,但是女儿觉得男方就只知道听父母的话,没什么主见,最终决定把婚约取消 。她原本29岁就能结婚,后来一晃到了34岁才嫁人 。
所以,无论是村庄社会还是家庭,其实都难以给恋爱到婚姻这一过程起到推力作用 。
再者,当这种婚姻缔结的决策权由子代来主导而又缺乏外部力量介入的情况下,子代会很轻易沉浸在情感滋润之中 。婚前情感磨合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为他们提供了躲避家庭责任的时空间——包括养育孩子在内的家庭重任能躲几年就躲几年,到了实在躲不过去的时候再选择结婚领证 。
以上是对好找对象的那部分人晚婚的原因分析,还有一些晚婚人士则是因为不好找对象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5-29岁的未婚男性人口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6.29% ,女性也上升到 21.62% 。在30-34岁年龄段,全国未婚男性占比12.62%,女性占5.35% 。
据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难找到对象的这部分群体并不都是因为没有结婚的希望而成为光棍,大多数的结果是错过了最佳适婚年龄,导致结婚时间的推迟 。
第一,择偶的策略选择 。
在我们调研的鄂西C村,本地女性一般选择Y市范围内有正式就业的男性,这样一个选择倾向造成了多数女性选择少数男性的局面,恋爱和婚姻的主动权也交到男性手中 。因此,村里就会产生一部分没有流向城镇的大龄剩女 。而本地女性又瞧不起本地男性,男性的婚姻压力也更大,由此形成一部分剩男 。
第二,部分男性难找到对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一方面是男性自身个人禀赋太差,如个体相貌方面条件不佳,其次是有些男性过于诚实,这种性格的男生也难以吸引女孩子的关注,故而难找到恋爱对象 。
另一方面,很多男性就业的地方是缺乏女性的,比如做电焊工或在建筑工地的工作等,在这类工作环境和职业属性中,很难碰到异性,谈恋爱也成为一种奢望 。
结语
其实,晚婚现象背后更严峻的危机是结婚难问题 。
当下的年轻人成婚相比以前,难度加大了不少,找到对象及成婚大致与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个是家庭经济条件;第二点,男方父母对于子代结婚的责任感;第三点则是年轻男性自身的条件,包括身材相貌和性格 。这几点权重不同,但总归条件越好,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越高,年轻人成婚的可能性越大 。
婚姻是一个家庭生命周期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原生家庭开始分裂以及小家庭开始诞生的起点,而小家庭的诞生伴随着诸多家庭任务的变化和转移,意味着后一阶段的发展型任务正逐步交由年轻人来承载 。
某种程度上,晚婚的出现从时间方面推迟了新的核心家庭的产生,典型的传统式三代家庭的结构开始打破,孙代抚育以及老人家养老都呈现出新的变化,父辈和年轻人都在经历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
父母帮助子代带小孩的任务往后推迟了好几年,在父母随着年龄增加而精力下降的情况下,年轻人自己带小孩的情况越来越多,孙辈的抚育普遍交到了年轻妈妈身上,代替了传统的隔代教育,核心小家庭的生存压力相应增大 。
晚婚这一现象作为当下人们生活变革的一个组成因子,构成了民众价值观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的一部分 。不过相信,当晚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走向社会的角色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和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