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手机成瘾 女儿得了抑郁症整天玩手机( 二 )


这是因为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案例统计调查发现:但凡孩子心理有情绪,他就难以发展出对自己身心以及未来有利的行为 。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前段时间发生的一则新闻:一名初二的男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后,直接从教学楼跳下来,当场毙命,另外一个15岁男孩,因为熬夜玩手机,后来和妈妈发生肢体冲突,手机被妈妈从阳台上扔了下去,孩子想都没想,也直接从阳台上跳了下去;
以上这些血的教训无疑给我们父母敲响了生命的警钟,也告诫了我们,假如我们没有关照到孩子的情绪,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极端悲剧,那问题出来了,孩子的情绪到底哪里来的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受原生家庭父母消极情绪影响——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假如我们父母是带着情绪进行的,那么,我们就等于把孩子当成了父母情绪的垃圾桶,一股脑地把自身的消极、负面、焦急情绪,全部宣泄在孩子身上,彻底沉没孩子的理性大脑,导致孩子的理性思维难以发挥出作用,被迫沦为情绪的奴隶,被消极情绪彻底绑架了;
因此,青春期孩子之所以敢对父母爆粗口,甚至对父母动手,实际上与孩子的本性是无关的,但是与孩子的情绪模式却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假如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情绪模式,却又想要影响改变孩子,简直是难如登天 。
一个听了我建议的妈妈,在坚持了60天聪明教养实操练习后,给老师发来了孩子近期的改变反馈:
“感谢廖老师以及他的团队这段时间一如既往的耐心倾听、陪伴以及专业的指导,老师们都非常有涵养,总是站在我的角度带着同理心帮我分析问题,说出我在教养过程中犯的错误的关键,但并没有指责,而是仔细分析了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正向引导孩子;
每当我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廖老师的加油打气,教给我准确的方法让我有能量去坚持,这段时间的课让我明白了:妈妈也要治理自己的情绪,在孩子烦躁时不管教,不用吓唬教育孩子,不勾起孩子对痛苦往事的回忆,孩子有时对父母无礼只把这件事当成一件独立的事件,不给孩子贴标签,不为这一件事全面否定孩子,不让自己陷入低自尊状态 。
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我的孩子以及家庭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管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孩子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愿意和父母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现在天天放学回到家,不需要父母提醒,都能够自动自发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另外,玩手机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有时候,就算玩,也能够控制,不再像以前一样,天天通宵熬夜,看到孩子正在一天一天的变好,我对孩子以及这个家未来的改变,布满信心,再次感谢廖老师及其团队每次辅导不厌其烦,有几次都超时了好久,辛劳了!非常感谢!我也要加油让自己做得更好!”
另外,这个妈妈还将近期所学的心得感悟进行了整理,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妈妈要做这个家的定海神针,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对孩子爸爸继承正强化,保持情绪的稳定 。
2. 孩子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说明她的自我认同感在提高,和孩子聊天能同频共鸣.还可以引导一下孩子的想象力 。
3. 孩子让我们帮忙做事,要从积极的方面想,帮孩子做事,可以连接我们和孩子的感情,让她对父母依恋,同时偶然也要拒绝几次,让她知道在家庭之外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她百依百顺的,也可以让她帮忙做事,她假如拒绝了,我们也会兴奋的接受,让她感受到被拒绝也是很寻常的事,提高她的抗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