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重新爱上了她 我可以重新去爱( 三 )


这样耗下去 , 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妈妈快50的人了 , 已经这么过了半辈子 , 我却强逼她改变和成长 , 这合理吗?
难道我学习心理学 , 就是为了专心理学名词武装自己 , 给妈妈贴标签?
这样的我 , 跟那个多年前逼着我道歉认错、写下千字检查的她 , 有什么区别?
咚的一声 。
心里一块时时坠着我的石头 , 忽然落地了 。
不再是心理学话术的劝导和说服 , 我真切地感受到:
童年缺失的爱 , 再也补不回来了 。
这一点是既定事实 , 无可改变 。
而我也长大了 , 不再是那个离了妈妈就不能活的小孩 。
过好自己的生活 , 才是唯一的阳关大道 。
于是 , 我的能量全部投注进了现在的小家 , 努力把亲密关系经营得更好;
在婚姻生活和心理学书籍中 , 汲取营养和正向反馈;
学习冥想、践行正念 , 在一次次直面过去的伤痛之后 , 我终于看见并接纳了 , 当年那个自卑无措的内在小孩 。
与此同时 , 我爱与被爱的能力 , 也恢复了 。
之前妈妈给我讲述的童年经历 , 在这一刻重新浮上心头:
五六岁就要捡柴火养家的她 , 只有一个鸡蛋也要留给哥哥妹妹的她 , 被忽视却还要说服自己父母同样爱着自己的她 , 学不会如何经营亲密关系的她 , 做了半辈子怨妇的她……
不过是想得到关爱而不能 , 想倾诉委屈又无人可说 。
假如连孩子这个余温仅存的“小棉袄”都没了 , 那她在冰天雪地里 , 就只能冻死了 。
此时 , 她在我心里 , 不再是妈妈 , 而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 一个命苦的朋友 。
我也不再是那个怀着恐惊与恨意、被迫安抚妈妈的小孩 , 而是以一个成人的身份 , 真正看到了她作为一个人的苦痛 , 心里生出了实实在在的悲悯和共情:
你确实伤害了我 , 这些伤害永久的留在了我的身上 , 正如树干上不会消失的瘤结和疮疤 。
但这些疮疤已经成了我的盔甲 , 更何况 , 你还给了我贵重的爱的体验 。
半夜醒来 , 盖在我身上的小花被;
肚子疼时 , 温柔有力地按摩的手;
你批改卷子 , 我安静读书的深夜……
不算太多 , 但这真真切切的爱的火花 , 在我的心上燎起一束光 , 照亮了前17年那不见天日的暗夜 。
你带着原生家庭的重大创伤 , 能做到这个份上 , 真的真的很不轻易 。
现在 , 我决定 , 放下过去 , 轻装前行 。
苏珊·福沃德博士不是说过吗:只有胜利地“重新开始生活” , 才有资格说原谅 。
原来 , 爱比恨更有力量 。
原来 , 有人可以让我付出爱 , 有人值得我去爱 , 才真正不枉此生 。
这不是劝慰 , 更不是鸡汤 , 而是幸存者回望亲身走过的坎坷夜路 , 却发现绝境亦是坦途 。
逃离妈妈的第十年 , 我终于放过了自己 。
逃离妈妈的第十年 , 我终于重新爱上了她 。
"
书单君有话说:
《长不大的父母》里说的:人有两种基本需求 , 一是追求自我实现的独立性需求 , 二是渴望被爱的依靠性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