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之互动篇|一封情书 最后一封情书挽回( 五 )


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封情书 。下乡3年,我以为此生就只能做个“新一代农夫”了,本为没有盼头的日子而心灰意冷,但生活中有他,有知冷知热的人共度时光,心想今生今世就跟他过算了 。没想到知青大返城,然而随着转机的到来,我们也开始了两地思念的分离 。
我们过起了靠鸿雁传书解情思的生活,5天一封信,8年两地书,一切的艰辛,一切的甘苦,尽在同事们戏称的“周报”里倾吐 。
也曾有过迷茫,也曾有过误解,也曾有过龃龉,但,我们忘不了知青点里相濡以沫的劳动岁月,忘不了洒下了我们汗水的村庄田野,忘不了插秧割麦时真诚温暖的相互照应……那一切都珍藏和抒发在彼此的情书里,情书连接着我们的生命,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从此,单位收发室和邮局成为我和他共同喜欢常常光顾的场所,阅信和写信成为我们最大的生活享受 。
后来,我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考被录取,但为了家庭团聚,我以放弃上大学的代价回到了他的身边 。从此结束了鸿雁传书的两地生活 。
翻阅旧时家书,思维在记忆中翻飞 。每当我看到影视里年轻情侣那么多令人惋惜的情变婚变时都不由思考:悠悠岁月中,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年到底靠什么才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守候着那份纯真坚持着那份情感?我想,甜蜜的情书、温馨的家书承载着彼此的思念和爱,应该是给我们心灵慰藉和力量的重要原因 。数十年过去了,我辈已垂垂老矣,然流年尽可逝去,情书记忆永存,它将伴随着我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直至垂暮和永远……
(文平<湖北武汉>)
情书之谜
我是婚后异地求学的 。于是,就有了那摞成了“谜”的情书 。
那年,我头也不回地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很像一次圆梦之旅 。高兴,憧憬,做了N年的大学梦,冷不丁变成了现实,恍如梦境,却清楚可见 。等一切安置下来,心情复归于平静,家,不可避免地成了牵念 。她,年轻的母亲,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接下来的日子可怎样度过?离家之前,这些,好像我并未深思 。
我上的是成人高校 。之前高考,憾与大学失之交臂,三十八年前,能上个中专,已实属不易,可大学情结一直都在,当参加工作八年后,大学向我招手时,我不假思考地飞身迎了上去 。
与妻子结婚才两年,女儿尚幼 。夜阑人静,愧疚感袭来,酸楚打湿了眼眸,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来时,我以为我能挺得住,事实证实,人心的柔软和脆弱,与别离有关 。
彼时,通讯极不发达,沟通的方式,一股脑儿地集中在书信上 。夜里,帐幔形成了与他人的物理隔离,宿舍里的八个兄弟,有六个已结婚生子,私密的卧写,应该就是情书了,互不打扰,各自流淌着心事,那场景,现在想起来,仍耐人寻味 。
一直觉得自己性格里柔性的东西太多,缺少男人本该有的刚性 。每次写信,都是动情时刻,不争气的眼泪总会如雨而下,湿了信笺,洇了枕巾,好在没人看得见,才不会成为笑柄 。也许,另外帐幔里的那几个也如我一样,正情意绵绵、泪水涟涟呢 。
收到妻子信的时候很少,我算了一下,大概我发出去四封才能收到她一封 。信一到,便如获至宝,躲在一隅,偷偷品读,生怕漏掉一个字 。妻子文化水平不高,信中的内容无非是说说她和女儿的情况,并嘱咐我一个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和我那些酸掉牙的文字相比,显得寡淡少了色彩,但我依然乐享,因为,那是我的“宝库”,堆积着满满的情感和思念,捧在手上,传递到心里,就会溢出难以言说的甜蜜 。
当若干年后,皱纹上额,两鬓染霜,不知怎的说到那段经历,说到了鸿雁传书 。我用一种埋怨的口吻,怪罪妻子给我写信太少 。我当然知道那时妻子一个人带孩子,还得工作,根本就没空写信 。此时更像是嗔怪,以期对过往的情感加以润泽 。妻子莞尔,向我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她说,我给她写的那些“情书”,其实一直都在,总共有69封 。我愕然,她给我写的信,早就不知所踪,而我写的信一封不落地被她珍藏着 。这或许就含着爱的不对等,我深感愧疚 。只是,我不解,自打我毕业后,搬了好几次家,那些信,她藏在何处,我竟一无所知 。即便此后我软磨硬泡,说要重温一下信的内容,妻子始终摇头 。她说,那是属于她独有的东西,她要珍藏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