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故事|与病毒“短兵相接” 他们从不退缩( 二 )


患者住的小区是典型的山城地形 , 有很多梯梯坎坎 , 再加上小区多个通道封控 , 救护车无法开到楼栋下面转运患者 。 于是 , 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 一边安抚惊慌失措的家属 , 一边与小区保安一起抬着担架在漆黑的夜里爬坡过坎 , 将患者安全转运到120车上 。
急诊故事|与病毒“短兵相接” 他们从不退缩
文章图片
深夜转运患者
“当时下着雨 , 回到车上 , 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 , 也不知道是汗水 , 还是雨水 。 最后这名患者转到了我们急诊科 , 紧急给予止血对症处理 , 病情相对平稳后收治入院 。 ”陆梦霖医生说 , “患者成功获救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 再苦再累都值得!”
除了身体上的救治 , 患者更需要心灵上的帮助和安慰 。 急诊护理抢救组长张克标讲起了近期120出诊遇到的一名患者 。 该患者从青海飞到重庆打算看眼病 , 没想到遇到疫情爆发 , 多个区域社会面管控 , 再加上健康码变成红码 , 自己又出现疫情危险 。 多种因素困扰下病情加剧 , 于是他打了120急救电话 。
急诊故事|与病毒“短兵相接” 他们从不退缩
文章图片
将患者转运到急诊科
医护人员到达的时候 , 患者孤身一人 , 情绪非常低落 。 120医生陆梦霖和护士陈家玉不停地安慰他 , 给他讲重庆的防疫政策 , 让他不用担心 。 接回急诊科后 , 在刘琼副主任和余应喜组长医生的积极协调下 , 门诊眼科医生在急诊为患者诊治 。 随后 , 护士长周素梅及护理抢救组长张克标为他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将其转运至酒店进行医学观察 , 并对患者后续门诊随访进行了宣教 。
急诊故事|与病毒“短兵相接” 他们从不退缩】张克标说:“疫情期间 , 患者面临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 ,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力量去帮助 。 ”
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我们的背后是重医附一院
关爱不是单向付出 , 是双向奔赴 。 急诊医生何岸一直留着一个千纸鹤 。 他说 , 那是有一次在医院急诊科 , 自己穿着防护服准备上120急救车出诊 , 一位素未蒙面的大姐递给他的 , 那位大姐说你们去保护别人 , 让千纸鹤保护你们 。
急诊故事|与病毒“短兵相接” 他们从不退缩
文章图片
你们去保护别人让千纸鹤保护你们
除了患者的理解 , 还有同事间的相互关爱与扶持 。 急诊科医生岳雨说:“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 我们的背后是重医附一院 。 疫情以来 , 医院和科室的领导和我们一起坚守 , 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 刘琼副主任将医院安排的酒店房间让给了我们 , 自己一直吃住在办公室;当我们工作量增大 , 感觉有点吃不消时 , 医院在人力资源本就十分紧张情况下给我们增派了人手;虽然很辛苦 , 但我们从身边的同事身上看到了韧劲和坚持 , 大家相互鼓励打气 , 相信一定能挺过难关!”
拼尽全力去救治 , 感同身受去安慰 , 相互鼓励与扶持 。 在这抗击疫情最吃劲、最紧要、最关键的时刻 , 重医附一院人的勇气、奉献、友爱和温暖一直都在 。 今天的负重前行是为了明天的岁月静好 , 我们相信寒冬终将过去 , 春暖花开不会太远!
撰稿|龙利蓉图片|急诊科编辑|李丹审核|刘琼周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 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 。 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 , 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