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学会这个思维很重要

“贺医生 , 我家宝宝还不到一岁 , 但他的鼻子总是‘吸吸呼呼’的 , 是又感冒了还是有过敏性鼻炎了呢?”
“贺医生 , 我们宝宝发烧了 , 前天有上幼儿园 , 昨天有接种流感疫苗 , 现在这个发烧是啥原因?是感冒了还是疫苗反应?”
“贺医生 , 我家宝宝突然出现拉肚子了 , 是病毒感染还是 , 还是细菌感染呢?”
………
不论是线下面诊还是线上问诊 , 我经常遇到一些类似于上面的提问 。 家长往往非常希望从我这里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案” , 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 。 但每到这个时候 , 我却只能如实地回答一句:“就目前来说 , 我也还不能确定 。 ”
这时 , 家长便会更加的疑惑 , 甚至还会有些慌乱:如果连医生都不知道是什么病的话 , 那该如何是好?我知道了原因才知道以后怎么预防啊?
其实 , 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 , 我们对疾病的了解依然尚少 , 而在症状出现之初就能直接“破案”的情况更是屈指可数 。
而且话说回来 , 即便我们第一时间“未卜先知”知道了答案——疾病“是什么” , 但这也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而已 , 对于家长和宝宝们更重要的事情其实还是需要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
是的 , 在临床上 , 很多时候知道“怎么做”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 。 而且就算是在暂时还不知道“是什么”的情况 , 我们依然可以先知道该“怎么做” 。
下面我们以宝宝鼻塞、发热、腹泻来展开讲讲 , 为什么学会这种思维对你很重要 。
婴儿鼻塞是什么原因?
临床上 , 我们常常很难在第一时间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过敏性鼻炎完全区分开来 , 这是因为过敏性鼻炎其实会有一个温和而漫长的演变过程 , 需要先经过“致敏”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人体的鼻粘膜与过敏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
随后 , 鼻粘膜对过敏原产生“印象” , 再在以后的一次次接触中不断地擦枪走火 , 出现一次又一次越来越明显的症状 , 直到某一个阶段症状加重到足以被人体察觉时 , 才能在临床被诊断出来 。
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学会这个思维很重要
文章图片
所以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 过敏性疾病的诊断相对于其刚开始发生的时间来说都是滞后的 。 几乎每一种过敏性疾病在出现“典型”的症状之前 , 其实都已经经历过了一段不短的“不典型”的过程 。
除此以外 , 婴儿的鼻粘膜娇嫩 , 尚未发育成熟 , 鼻粘膜原本就处于“更加敏感”的阶段 , 而这种敏感并非只是对于各种病原和过敏原来说 , 还包括对于冷热温差、干燥的空气、灰尘、雾霾 , 以及二手烟、汽车尾气中等各种理化成分的敏感 。
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学会这个思维很重要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引起婴儿的鼻子出现“吸吸呼呼”症状(用医学术语可以描述为鼻塞伴或不伴有鼻涕)的原因非常多 , 可能是单一的原因 , 也可能是多种原因的混合或者前后的叠加 。
造成宝宝鼻子症状的罪魁祸首 , 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反复感染(比如普通感冒等)、过敏的早期阶段(尚未长成的过敏性鼻炎)以及非感染非过敏性鼻炎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 甚至还有可能是单纯被鼻屎堵住了(小婴儿鼻粘膜分泌粘液的能力与纤毛数量及功能均尚未成熟 , 所以“自净功能”也相对不足) 。
孩子鼻子呼呼呼的怎么办?
那么 , 既然对于病因刨根问底这么难 , 我们要如何应对?
答案其实就在上面刚刚说过的那句话:
在临床上 , 很多时候即便我们不知道“是什么” , 也可以知道该“怎么办” , 而且知道“怎么办”对于我们普通父母来说还可能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