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村联营蹚宽富民产业路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原州区:
跨村联营蹚宽富民产业路】跨村联营蹚宽富民产业路
跨村联营蹚宽富民产业路
文章图片
肉牛养殖成为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村民增收致富产业 。 本报采访人员剡文鑫摄
冬日里 , 阳光照在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阳洼村肉牛养殖场上 , 牛儿悠然进食 。 “我们主推三代及以上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优良肉牛品种 , 通过育肥每头牛可创造利润4000元 , 一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20万元 。 ”阳洼村党支部书记马飞说起肉牛产业发展前景 , 信心十足 。
炭山乡地多人少 , 全乡近10万亩耕地 , 只有7个行政村 。 为了解决一村一组产业发展瓶颈 , 炭山乡围绕肉牛养殖和小秋杂粮种植 , 摸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子 , 不断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 。 采取“村和村联营、村和企业联营”的方式 , 先后在古湾村和阳洼村建立肉牛养殖基地 , 新山村将村集体资金70万元投入到古湾村肉牛养殖基地 , 炭山村和南坪村将村集体经济共100万元投入到阳洼村肉牛养殖基地 , 约定利润分成比例 , 携手共同发展 。
“养殖基地按照饲养200头牛的标准建设 , 苦于没有资金 , 养殖规模一直维持在50头左右 。 另一方面担心管理不科学、技术不过硬 , 缺少发展信心 。 ”村和村联营打破村界限制 , 通过资金、项目捆绑 , 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资金困难的后顾之忧 , 马飞按计划购置良种肉牛 , 扩大基地养殖规模 , 带动村民饲养肉牛增收致富 。
“联营改变村集体经济单打独斗的局面 , 让各行政村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 ”炭山乡党委书记马俊仁说 , 新模式为更多村民提供参与产业发展的机会 , 实现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 。 得益于基地技术支持 , 村民丁玉文种植玉米、饲养肉牛 , 年收入10多万元 。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后 , 炭山乡通过牵线搭桥 , 帮助肉牛养殖村与肉牛生态产业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由产业园为养殖户提供良种肉牛和科学配比的饲草料 , 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 指导养殖户规范化、标准化养殖 。 肉牛出栏时 , 产业园以高于市场价格统一收购 , 为群众发展产业吃下“定心丸” 。
脱贫不是终点 ,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 , 作为原州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 , 炭山乡因地制宜探索“跨村联营”“村企联营”发展模式 , 实现产业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 促使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