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西藏频道
平均海拔5373米 , 一年之中长冬短夏——这里是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的普玛江塘 , 中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 。 过去十年 , 当地群众搬进了暖心房 , 踏上致富路 。 如今 , 他们用心编织新的幸福梦 。 普玛江塘的发展 , 是西藏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
搬进暖心房
普玛江塘的冬季要比任何地方都要来得早 , 还没进入12月 , 这里早已是冰天雪地 。 但走进当地群众家中 , 却被满满的暖意包裹 , 与屋外的寒冬形成了强烈对比 。 “条件好了 , 家里用上电暖气了 。 ”牧民白玛笑着说 。
“艰苦”二字是属于普玛江塘乡大部分人的记忆 。 恶劣的自然环境 , 限制着这里的各项发展 。 “民主改革前 , 我们的祖辈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 居无定所 。 西藏民主改革后 , 老百姓第一次有了固定的房子 , 地窝子 , 可能好多人没见过 。 低矮、狭窄、阴暗 , 只能遮风挡雨 , 条件很差 。 ”今年75岁的欧珠是该乡下索村村民 , 谈起家乡的变化 , 老人感慨颇多 。
改革开放后 , 普玛江塘乡有了一栋栋“草坯房” , 可以说是普玛江塘人的第二代住房 。 “也是从那时候起 , 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 ”欧珠说 。
文章图片
普玛江塘“小康房” 。 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2008年 , 生活在这里的群众 , 搬进了他们的第三代住房“安居房” 。 2019年 , 家家户户拥有了宽敞舒适的“小康房” 。 普玛江塘乡党委书记杨同波介绍:“2017年启动了小康村建设项目 , 2019年全面完成 , 宽敞明亮的房屋被老百姓叫做‘小康房’ 。 ”
那个曾经缺水断电的普玛江塘乡一去不复返了 , 如今 , 这里水、电、网一应俱全 。 “2008年以前 , 这里靠天(太阳)用电 , 特别不稳定 , 一到天黑这里基本都看不到灯光 。 取暖靠炉子烧牛粪 , 一到冬天特别难熬 。 所以特别羡慕生活在城里的人 。 ”多吉平措说 , “2021年 , 接入国家电网 , 我们终于用上了稳定的电 , 再也不用担心断电问题了 。 很多老百姓家里安装了电暖气 , 比传统炉子更暖和 , 也更干净方便 。 ”
踏上致富路
越来越好的不只是房子 , 还有不断增加的收入和甜蜜生活 。
普玛江塘乡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 , 发展起来的呢?“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好 。 ”多吉平措道出了最根本的原因 。
要想富 , 先修路 。 便利的交通是发展的前提 。 2017年柏油马路从山南市修到乡里再修到村里 。 “以前去市里 , 路特别不好走 , 要5、6个小时 。 去办事儿得提前一天出发 , 不然会耽误 。 现在家家户户有了小汽车 , 两个多小时就能到 , 办事当天来回 。 ”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 , 普玛江塘乡该乡以发展畜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为主线 , 深化牧区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为重点 , 扩大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为突破口 , 坚持牧业内部与外部增收并举、政策补贴与项目拉动增收互动 , 特色产业开发与劳务输出增收共促 , 开辟多元化增收渠道 , 稳步推动全乡农牧民增收工作 。
文章图片
编织也是当地产业之一 。 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多吉平措是该乡副乡长 , 2002年他来到这里工作 , 见证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普玛江塘是如何越变越好的 。 “刚来的时候 , 这里各项发展相较于其他地方 , 还很落后 , 老百姓靠牧业为生 , 人均年收入只有两千元 , 现在达到了一万九千多元 , 翻了将近10倍 。 ”分享起这些 , 他满脸笑意 。
- 听说中国人在俄罗斯娶个媳妇巨容易?去了却现实啪啪打脸!
- 重量级人物曝出,病毒源头并非中方, 中国疫情或与美方有关?
- 中国人的命是“开水给的”,为何开水能治百病?真正作用不容忽视
- 投资项目超过250个,拥有国企背景的以色列数字医疗公司Infinity Medical将如何与中国合作?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警告:其他毒株进来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
- 大疫三年,中国为何突然全面放开?背后5点原因,民众没有耐心了
- 国外知名走歪路女星在中国复出?日媒支招,网友:恐怕是有什么误会
- 从亚洲之巅到一地鸡毛,这十年中国足球经历了什么?
- 说起中国名犬,你只知道松狮、藏獒、八哥犬?其实还有它们
- 首个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发布:聚焦十大病种,幽门螺杆菌感染被纳入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