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医护人员都怎么样了?5位医生的真诚分享( 四 )


对了 , 尽量白天去医院看病 , 现在我们急诊夜间的患者就诊数量激增 , 可能大家有个误区 , 觉得晚上来的人少 , 结果都在晚上来了 。 所以建议能白天来的还是尽量白天来 。
给读者的建议
1、家有高危人群的朋友 , 请务必做好防护 , 以及帮助他们做好防护 , 这个节点去急诊的体验 , 我希望你永远不用体会到(患者、家属和医生都会感到崩溃);
2、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 , 吃退烧药要注意 , 可能会诱发出血 , 实在要吃就选对乙酰氨基酚;
3、血氧仪如果能买到就备一个;
4、轻症患者就尽量不要去医院了(一是排队时间长 , 二是无特效药 , 医生也就是开退烧止疼药) , 也别打120 , 将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吧;
5、常见的发烧疼痛咳嗽都是轻症 , 重症指器官功能受累可能危机生命的 , 比如说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 或者退烧之后仍然心率持续升高超过100次/分(≥3天) , 退烧后仍然精神萎靡严重乏力的 , 这个可能提示心肺功能有问题 , 需要及时就医;
6、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的 , 一旦感染 , 也需要及时就医 , 比如本身有慢阻肺(COPD)、心衰、免疫缺陷疾病、中晚期肿瘤长期要放化疗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控制不佳的、严重肥胖的 , 另外高龄患者以及3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出现发热 , 也是危险因素 , 这些都容易转为重症 , 有条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
7、高热超过3天不退 , 一周没有明显缓解的 , 也是有必要去医院检查的 。
现在的医护人员都怎么样了?5位医生的真诚分享
文章图片
@普外科六普外
(坐标:广州 , 三甲 , 普外科主治医师)
防疫措施调整后 , 我个人工作、生活上都有了很大不同 。
工作上 , 每天进出门不用查核酸了 , 方便点 , 而且也不用隔三岔五出去采核酸 , 自己也不用做核酸了 。 另一方面每天都有同事不见了 , 心里会发慌 , 什么时候轮到我?
生活上 , 以前管控期间 , 国家保护了大家 , 没阳性的人 , 还是该干嘛干嘛 , 现在的话 , 想吃夜宵只能一个人坐在大排档里包场撸个串 。 想叫其他人出来也不太可能了 , 毕竟别人上有老下有小 , 不太敢 。
科室里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
调整前:科室54张病床住院54人 。 全员工作 , 每天抽调三五个去外面援助采核酸 , 总工作量和以前差别不大 。 而且好像工作上其实和疫情前相比没啥变化 , 就是天天多戴了个口罩 。
调整后:科室54张病床住院21人 。 只有三分之一的医护工作 , 其他的全阳了 。 病房里咳嗽声此起彼伏 , 一半的病人是阳性 , 好在阳了不用安排手术 , 让病人回家去等阴性了再过来 , 相对来说会减少点工作量 , 但工作更不好安排 , 随时会有改变 。
现在医院急诊可谓是人满为患 , 压力非常大 , 毕竟医护人员也陆续感染 , 人手不足 , 患者数量直线上升 , 排队两三个小时都不一定看得上 。
现在的情况就是即使是本院职工生病了想输个液 , 也很难立马得到救治 , 毕竟还在岗的医生们也都分身乏术 , 忙到飞起 。
如果感染了 , 年轻人多数扛个7~10天就过去了 , 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的话 , 家属们得多加警惕 , 做好防护和照看 。 目前还只是感染的第一波 , 春节亿阳迁徙 , 各地的毒株混合感染 , 到时候情况可能会比现在更严重 , 不要掉以轻心 。
所以还是再叮嘱各位 , 一定要做好防护 , 备好药物 , 关注老人的状态 ,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烧三天不退的情况 , 尽快去医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