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不如故

本文转自:天水日报
香菜不如故
文章图片
香菜不如故
文章图片
汪亭
在我的故乡 , 香菜并非芫荽的俗称 , 而是一种用青菜腌制的咸菜 。
香菜不如故】隆冬的乡下 , 放眼望去 , 田野上一畦畦的菜地 , 棵棵青菜 , 翠绿肥壮 , 好似胖乎乎的娃娃 , 端坐其中 , 煞是可爱 。
小寒大寒 , 一场雪后 , 就是制作香菜的好时节 。 清代饮食专著《醒园录》中 , 记载了香菜的制作方法 , 洗、切、晒、腌、藏 , 每道工序都是十分细致的活儿 。
阳光暖和的早晨 , 下地割几捆茎长叶短的高秆青菜 。 蹲在门前的小溪旁 , 把菜叶子一片片掰下来 , 放进哗哗流淌的溪水中漂洗干净 。
随后 , 将一篮子白生生的菜叶 , 一片片吊挂到院中搭架的竹竿上 , 沥水到晌午 。 晒至半干 , 等有些韧劲的时候 , 再从屋里抬出宽大的竹编簸箕 。 垫上砧板 , 拿起菜刀 , 把嫩嫩的菜帮和菜叶 , 切成一寸多长、两三分宽的小条子 。 细细的菜丝 , 青白相间 , 水灵极了 。
挑个暖阳高照的天气 , 把菜丝晒上两三天 , 等其收了水 , 变了色 , 就将晒蔫的菜丝倒入大木盆里 , 反复揉搓 。 直到揉出菜汁后 , 撒入精盐、白糖、茴香粉、辣椒粉、生姜末、大蒜泥 , 轻揉几下摊开 。 接着撒上炒熟的芝麻与碾碎的花生仁 , 浇些炼熟的菜籽油 , 搅拌均匀 。
此时 , 菜已油光滑亮 , 香气浓郁 。 但不可心急 , 还需藏入瓦坛中 , 密封坛口 , 让佐料的味道浸入菜中 。 耐心等上十天半个月 , 打开菜坛盖 , 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 。 拣些放到金边白瓷的小碟里 , 橙黄油亮的 , 让人忍不住拿几根丢进嘴中 , 细细地咀嚼 , 鲜嫩脆辣 , 十分爽口 。
儿时的冬日早饭 , 香菜不可或缺 。 红薯稀饭配香菜 , 又甜又辣 , 非常开胃 。 那个年月 , 乡村孩子大多没有什么零食可吃 , 寒冬腊月里 , 香菜便成了最好的搭嘴闲食 。
依稀记得 , 那时候每天上学前 , 我总要偷偷溜进厨房 , 从菜坛里抓一小把香菜 , 用油纸包好 , 塞入口袋 , 带到学校与同桌交换着品尝 。 独具特色的乡土风味 , 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
现在 , 生活在城里的我 , 偶尔也会到附近的超市 , 找一找袋装香菜 , 买点回来解解馋 , 但总觉得 , 没有老家腌制的好吃够味 , 或许因为缺少了一种叫“故乡”的佐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