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增百万,四川超六成已感染:取消每日发布后,疫情数据从哪来?( 二 )


抗原检测 , 可以作为数据参考吗?
此前卫健委每日公布的感染数据 ,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核酸检测结果的监控及随检测阳性而来的流调信息 。 “新十条”发布后 , 行程码、健康码与核酸检测逐渐不再“强制” , 再加上近期混管阳性概率大幅增加、核酸点撤销、单管核酸不再免费等措施相继出台 , 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抗原而非核酸来判断自己是否感染 。
不同于核酸检测 , 抗原自测的结果并不直接关联到各地疾控 。 抗原检测阳性后很多人选择居家隔离 , 不再重复做核酸确认是否感染 。 有不少专家建议 , 应该有渠道收集抗原自测的结果 , 作为对核酸检测结果的补充 , 以统计疫情数据 。
海南、青岛、浙江等地先后上线了App、小程序 , 提供抗原自测结果上报的渠道 , 并标注“抗原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 。 在最新发布的第十版诊疗方案中 ,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也被纳入了诊断标准 。
浙江日增百万,四川超六成已感染:取消每日发布后,疫情数据从哪来?
文章图片
杭抗原小程序
图源:自己截的
在疫情政策调整之后 , 抗原自测结果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疫情数据的来源之一 。 香港地区目前公布的每日疫情数据包括两部分 , 核酸检测阳性个案及快速抗原测试阳性中有申报的个案 。
抗原检测的数据统计 , 非常依赖一个规范的上报体系 , 需要靠自觉 , 也因此很容易失真 。 尽管很多大规模使用抗原自测的国家都要求阳性结果上报 , 但社会面的感染可能依然远超官方通报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终身教授张作风表示 , 美国目前对新冠感染的报告 , 由于采用的是抗原检测 , 感染人数被大量低估 。 虽然目前美国报告的新冠感染数是1亿 , 但是实际感染数是报出数据的1~2倍之多 。
如果需要抗原检测结果作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 , 那势必还需要更多的政策鼓励和要求自主申报 , 才能获得更可靠的疫情数据 。
香港地区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根据香港抗原自主申报的规定 , 申报阳性后会受到为居家隔离而准备的物资及药品 , 同时阳性感染者也会被告知 , 需要遵守居家隔离的要求 , 若违反则会面临处罚 。
疫情统计 , 不止是感染人数
除了自觉自发的报告 , 仍然需要一些自上而下的主动监测 , 收集相对更客观和准确的信息 。
此前 , 联防联控机制印发5个文件 , 对新冠“乙类乙管”提出指导方案 , 其中疫情监测方案指出 , 要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布点探索性开展污水监测 , 采集污水处理厂污水样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跟踪污水阳性样本的病毒基因序列变化 。
污水检测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 可以作为对临床监测系统的补充之一 。 包括WHO、美国CDC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公共卫生机构 , 都已经将污水检测作为新冠应对及管理的重要工具 。
大量研究表明 , 新冠病毒会存在于唾液、痰和粪便等身体排泄物中[1] , 通过监测含有排泄物的废水中的病毒载量可以评估病毒传播情况 , 减少了临床监测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2] 。
从2020年5月开始 , 苏格兰地区就开始收集污水样本 , 到2022年 , 该计划覆盖了大约80%的人口 , 并在120个地点进行了抽样 , 每周生成报告 。
苏格兰持续对废水监测的结果表明 , 尽管两年间 , 核酸检测的政策变化极大影响了病例数的报告 , 但相比之下 , 污水检测的结果受政策影响很小 。 污水检测在苏格兰用于补充现有病例检测、确认病例趋势或提供替代监测手段 , 且能够提供病毒R0值及增长率估计值等数据[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