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剂原理

融雪剂原理:降低雪的融点 , 使其更容易融化 。
融雪剂是指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药剂,是一种化学品 。普通融雪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其成分主要是醋酸钾和氯盐,并以这两种进行分类 。融雪剂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便于道路疏通,播撒处效果明显,但其具有危害性 , 研究发现,融雪剂残留物可腐蚀路面和汽车橡胶轮胎 。目前北方在常冬下仍采用沙土和铲雪车为主,融雪剂为辅的方式清除路面冰雪 , 保证交通通畅 。
【融雪剂原理】“氯盐类”融雪剂的融雪原理:“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如氯化钠(食盐主要成分)溶于水后冰点在-10℃ , 氯化钙在-20℃左右 , 醋酸类可达-30℃左右 。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 。此外,融雪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 。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等的状态,冰便融化了 。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释了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简单地说,就是融雪剂降低了雪的融点 , 使其更容易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