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立志【100句文案精选】


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立志【100句文案精选】

文章插图
一、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
1、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 , 为修行而修行 。他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 , 修行的时机越好 。
2、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写了一篇文章,告诉自己的弟子,做人和心学之要,这可以说是龙场顿悟的主要内容 。在文中,王阳明告诉弟子的四种做人之要 。第一是立志:人生首要的任务是立志,因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说,就算是那些工匠,其技能的练成也要以立志为根本,更别说更大的事业 。第二是勤学:聪明也许不需要勤学,但是智慧和大成就必须从勤学苦练中来!从知行合一思想的角度来说,知伴随的是行,而行是人的社会实践的行为,这个行为伴随人的一生,就是学 。
3、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是理,二是知行统三是良知 。这构成了王阳明新学楼的三大支柱,但核心是他的良知思想 。王阳明的心学不同于其他儒家思想,强调心的作用王阳明认为,万事不在心 , 而在心 。一切事物都是由人的知识存在的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我自足,在事中求理也是错的 。”王阳明举了一个例子告诉学生,“当你没有看到花的时候,花就会和你的心一起安静 。
4、一部分隐匿的贪污腐败和不担当者,对现实生活就找理由 , 借口和甩锅!
5、参破生死 , 尽性知命
6、王明阳主张“给人生做减法 , 要舍去一些东西 。”还记得孟子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无用的身外之物,不必再汲汲地去追求 。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念头是一个个的闪过 , 但有几个能够真正“扎根”?该放下的执念,不妨轻轻放下 。给自己定下宏伟人生目标,可能已经把人压的身心疲倦啦,为了遥远渺茫的目标拼命时,却忽视了生活的美好,岂不是可惜?
7、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 , 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 。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若无主宰 , 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8、阳明先生是明清以来儒学集大成者 , 被后世读书人誉为第二个圣人 。其创建的心学理论,对明清以后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海外尤其是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学习 。可以说:阳明先生的心学理论在当今社会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
9、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 。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 。有时候 , 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 , 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
10、如有点滴收获,随手点个在看呗
11、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 。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 。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12、投稿邮箱:289746821@qq.com
13、那我分享一下王阳明自己是怎样去践行知行合王阳明是怎样从行中去觉悟知,如何用知去指导行 。。
14、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蚴谴笥?。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 , 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
15、下面我主要讲两部分内容,一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的主要内容 , 二是谈三点自己的所思所悟 。
16、王阳明告诉弟子们,我们苦苦寻找的东西 , 其实离我们最近,因为他就在我们的心中 。原来我们都是骑驴找驴的人 。每个人都有心,心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这个心就是良知 。而良知就藏在心中,就像定盘针那样给我们指示方向 。所以,找寻人生的方向和价值,就要找寻自己的良知,而这个良知就在自己的内心 。所谓善恶之间,存乎一心!这个时候,王阳明顿悟到一个道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原来人生的真善美假丑恶,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真正的终极价值和规律,恰恰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
17、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 , 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
18、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 , 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 , 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 , 也是其做人牛气的地方 。如果心学能够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聂豹就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
19、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在儿童教育中,王守仁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他认为资质不同,教学要因人而异 。
20、2躯壳本身:出入仙释,终将沉空守寂
二、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立志
1、书香满边疆,文苑开警营
2、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人就难以保持淡定了,会心生焦虑、恐慌、愤恨等等 。如果不能够及时调节状态,就很有可能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困扰,导致自己诸事不顺,诸善难行 。
3、在王阳明看来 , 致良知的目的是内圣外王 。如果说良知是先天的道德价值理念,那么致良知就是修身理念与行为、过程与结果的集合,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目的 。
4、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是先有知,再有行 。而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知”是“良知”,是内心 , “行”是“真诚” , 是实践,无所先后,本为一体 。真理就在心中 , 但必须去事上练 , 只有去实践了 , 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 。
5、生活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如果不能放下自我、破除我执,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了失败 。而所谓失败,其实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最后事情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结果 。我们痛苦,因为我们紧紧抱着一个“我”,不愿意放松 。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
6、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 。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 , 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
7、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 , 心无旁骛 。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
8、真正想控制好情绪,除了内心要坚强以外,对整个世界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
9、在蛮荒的龙?。跹裘魑虺隽恕笆ト酥?,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 。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
10、不做红尘俘虏,不成欲望奴隶
11、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芄蛔龅娇思翰拍苁迪?。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 , 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 。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 。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 。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 , 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
12、现在 , 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 , 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
13、(1)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五(M).北京:线装书局,20
14、心即天理 。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 。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
15、王阳明思想不止影响当代更是福泽后人,有助于我们恢复民族文化自信心;从个人角度来说 , 王明阳强调的“致良知”,可让人“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这也正是现代人在高压力状态下的心理疏导所需 。
16、一个有志向的人,在做成一件事之前,首先应该想想自己怎么做,并愿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淡泊明志,王阳明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但他并不因此忧愁,更多的是云淡风轻 , 不畏挫折最终收获了成功 。
17、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 , 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满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 。
18、第知行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 , 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 , 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
19、王阳明因为得罪太监刘瑾而被发配到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站担任站长 。当时的贵州龙场等同于原始森林,有毒的瘴气和各种猛兽活跃其中 。有一天夜里,一头熊晃晃悠悠走进王阳明居住的石洞,险些把王阳明做成夜宵 。
20、可能领导让你用特殊方法搞定客户时,觉得领导信任你,事情办成了,得到了领导的奖赏你还很得意,觉得自己聪明,在公司有前途对不对?
三、王阳明心学的人生意义
1、心之本体 , 原自不动 。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 。性元不动,理元不动 。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
2、当年王阳明被贬龙场,龙场在当时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偏僻很,可以说是流放,发配 , 估计皇帝是不想再看见他了,只是留了一条命罢了 , 一般当官的人遇上这种事估计就走到头了吧,再也提不起精神来了 。可是王阳明没有,他心中有个念头,那就是要成为圣人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反而踩着垃圾登高了,他坚持修身,主政,做出了一番成就,使一方民众安居乐业 , 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
3、王阳明认为 , 天堂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因此 , 你应该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不应该在驴子上找驴子,但不要在别的地方找 , 你只需要在自己心里寻找驴子 。因为理智是深藏在心底的 。换言之,我们总是用心去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因此,所谓心就是真理,这实际上是我们认同的价值 。
4、《资治通鉴》:谋大事者,必读此书 。
5、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 。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6、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 。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
7、王阳明顿悟了,他认为,只有我们真正沉入到自己的内心,发现内心的价值,倾听内心的声音,按照内心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人生的目标才能实现 。当然 ,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是一种美好的假设,这种假设来自于孟子的性善论 。人性是善的 , 但人性容易被蒙蔽 , 只有拨开云雾见青天,只有真正发现人的价值,才能走上成圣之路 。王阳明的这种顿悟,恰恰是发现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这也让他走上了儒家圣人的道路 。
8、天地生意,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 , 以草为恶 。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
9、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 。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 。良知一旦被蒙蔽 , 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 。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 , 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
10、再比如,你手里有些权利,亲戚请你帮忙走后门,你会怎么做?你会碍于情面以权谋私,还是会秉公办事,得罪亲戚呢?
11、以言语谤人,其谤浅 。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 , 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
12、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住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 , 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尽量不要揭发他的恶性 。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 。他主张进?。媚愀呱械牡赖潞屯昝赖闹腔?舜的提前挖洞和架梯子)来不停地暗示他:不要以为我好欺负 , 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
13、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14、(2)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一(M).北京:线装书局,20
15、现代人宁愿花更多时间和金钱去学习知识、技能 , 但就是不愿意花一些时间来修心,这是现代人的通病 。
16、以“良知”格物,做事 。
17、心学让人从琐碎的格物致知、特别是礼乐教化中解放出来,讲“顿悟”“自性具足”“人人可以成圣贤” , 这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对人主观能动性的一次激励 。这对当代人仍然具有巨大意义 。所以今天心学影响力仍然很大 。
18、在一篇《答友人丙戌》的文章中 , 王阳明淋漓尽致地发挥道: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 , 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平时感觉不会被毁誉所动的人,在此时能不为所动,那才是真本领 。即使现在要动心,也要强烈控制自己的情绪 。只要在情绪最激烈时控制住 , 一切都好说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定力,那后果可就难以想象 。世上有无数人,听到对自己的赞誉,马上手舞足蹈 。听到对自己的毁谤时,马上就气冲斗牛 。这种闻誉则喜 , 闻毁而怒或是戚戚然的人,是不是像个被人控制的木偶?而外在的评价就是它的主人 。主人要他笑,他就笑;要他怒,他就怒 。可能要跳也可,要他爬也可;要他死,甚至都可能实现 。
19、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 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
20、王阳明曾对一个感慨政务缠身的官员说:
四、王阳明心学感悟分享
1、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丢失了自己的本心 , 没有坚持做自己 。
2、让我们再回到那一个伟大的夜晚,回到那一场天崩地裂般的顿悟 。在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和人生磨难之后,王阳明日夜反?。?突然醍醐灌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理想,但是到底如何去成为圣贤,完成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成圣之路到底如如何走?我们是否百转千回而无法找到答案?我们是否忘了初心和来时的路,忘记了我们到底要去向哪里?
3、我们不去评判这个准则是对是错 , 我只想说的是,阳明心学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价值标尺,那就是“良知” 。
4、《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辉煌传奇,剖析了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
5、比如,你的老板为了搞定一个大客户,让你给这个客户安排特殊服务,还让你给客户送礼行贿 , 你会为了保住工作违心地去做吗?
6、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身上,可能终日抑郁寡欢 。但是王阳明却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龙场的时候,跟着他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
7、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8、当亲戚请你用手中的权利走后门时,你会根据亲疏远近,以及亲戚对你的价值来判断是否为他开后门对不对?
9、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 。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
10、正如金刚经经典名句: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活在当下,追求本真,无所得,则无所失,有所为,则必有所为 。
11、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便成为一个“逐物”之徒,一颗心灵被各种欲望控制之后,想的是这些,做的是这些,高兴的是这些,失落的也是这些 。得之,心为之兴奋;失之,魂为之沮丧 。付诸行动当然是为了追求这些,身体安得不忙?日思夜想的当然是这些,心性安得不乱?
12、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13、我是这么认为的;王阳明前辈是明朝期间,最具代表人民对现实生活实践中的佼佼者;人必须的生活在现实,并且实践于现实生活;
14、乐是心之本体 , 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 , 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 , 自加迷弃 。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
15、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领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威力,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威力,王阳明基本肃清了广西部族匪患 。
16、不急不缓,淡定悠闲 。事再大也举重若轻 , 事再多也有条不紊 。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 。这就是从容的活着 。
17、王阳明出生在名门望族,几代皆为朝廷重臣,天资甚高,小时候就立志要做圣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经坎坷,王阳明一生都在苦难中思索,终于在一次得罪当权宦官刘瑾之后,被下到大狱,经受重刑,贬至贵州龙场,在这里,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觉悟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理,也是良知 。
18、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本质就在于如何与他人,与社会相处 。这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大智慧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 。这就需要听从你的那个“本” 。你需要听从你内心良知的指引,去判断和取舍各种各样的价值 。
19、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作者 。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深信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唯一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
20、真正善的人 , 必是极为孝顺的 。
五、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1、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 ,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 明代心学集大成者 。
2、知行合就是要在思想源头上树立善的理念,清除恶的念头,在一念发动时即能为善去恶,“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 , 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
3、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 。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
4、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 。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 , 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
5、我们常常感觉身不由己,自己的内心也被渗透而异化,某个时刻会突然惊觉自己越来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怕、悲哀 ,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操守越来越弱 。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你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多少先贤也早已为我们垂范了穷达不堕、生死不移的骨气 。
6、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 。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 。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 , 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
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
9、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 , 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 , 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
10、王阳明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就是,把追求功名利禄到心收回来,多关注自己内心的修养 。
11、心学思想非常宏富,其基本思路是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找“理” , “理”全在人“心”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 。王阳明在世时没有成为学术主流,明中晚期逐渐流行 。后传入日本,对日本有较大影响 。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13、每一个人从小到大,仿佛都不能随心所欲,都不能完全满足,因为人的欲望假如不自我控制的话,是不断增长和扩张的,就是所谓贪得无厌吧 。正如王阳明所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理,也是良知 。知而不为、知而妄为令一部分人得到好处、占到便宜,然而内心时常会被自己的良知所谴责;知而为、知而自律令许多人吃亏、上当,然而内心会平静、敞亮 。
14、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
15、王阳明主张人的自我完善在于“致良知”,这反映到医学实践上,则要彰显医学目的——以医学手段维护人的生命健康,使其光芒绽放 。
16、人生启迪:傲 , 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 。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
17、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 。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 。如此便能知道 , 花与我的心同在 。
18、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
19、王阳明当年所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心学理论也是用儒学来表述的,当然了,也只有这样当时的人才能接受 , 才能更好的理解 。
【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立志【100句文案精选】】20、人能为己、克己,才能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