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早晨还是傍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早晨还是傍晚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早晨还是傍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百科名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 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 , 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
3、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 。
4、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
5、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朝代: 南宋作者: 杨万里体裁: 七言绝句目录诗词原文注释译文译文格律修辞诗词鉴赏相关简介诗词原文注释译文译文 格律修辞诗词鉴赏相关简介展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画编辑本段诗词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7、[2]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晓出:太阳刚升起 。
8、(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
9、(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
10、(4)毕竟: 到底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早晨还是傍晚】11、(5)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
12、(6)别样:不一样(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编辑本段译文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
13、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 , 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
14、格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歌曲谱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格律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 。
15、(○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17、○○⊙●○○●,●●⊙○●●△ 。
18、修辞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19、意为: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 。
20、夸张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 对偶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1、编辑本段诗词鉴赏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 , 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 , 值得细细品味 。
2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 ,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 , 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
23、这一句似脱口而出 , 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 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
24、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 ,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 , 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
25、“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
26、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 , 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
27、[3]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
28、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 , 是足可留恋的 。
29、然后 ,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 , 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
30、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
31、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
32、编辑本段相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 。
33、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
34、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
35、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
36、主张抗金 。
37、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
38、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 , 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
39、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 。
40、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 。
41、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 , 名《诚斋集》,今存 。
42、[4]净慈寺有关简介净慈禅寺位于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 , 初名慧日永明院 。
43、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道潜禅师开山 , 延寿大师继主法席 。
44、至北宋时,寺院臻于鼎盛,有各类殿堂三十八座,僧众数千人 , 南宋时被佛教界评为江南禅宗五山十刹之一 。
45、元代高峰原妙、中锋明本和孤峰明德皆出于净慈,时谓“净慈三峰” 。
46、净寺历代高僧辈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首推永明延寿、济公活佛和如净禅师 。
47、永明延寿大师(904~975) , 五代时人,三十岁出家,后参德绍禅师发明心地,为法眼宗第三代传人 。
48、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入主净慈禅寺,前后长达十五年 , 从学僧众一千七百人,著《宗镜录》一百卷,取“举一心为宗 , 照万法如镜”之义,调和各宗分歧,主张禅教一致,高丽国王闻其盛名 , 遣僧三十六人入华向其求法,清雍正皇帝对其推崇备至,誉为“曹溪后第一人” , 称其著述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被后世尊为净宗六祖 。
49、济公,法名道济(1148~1209),南宋人,十八岁投灵隐寺瞎堂慧远出家,因其为罗汉再来,故现不平凡之相,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净慈寺 。
50、传说他言行癫狂,嗜食酒肉,见义勇为,抱打不平,诙谐幽默而有文采 。
51、民间更流传有许多他的神异故事,被编成小说、戏曲等,广为传颂 。
52、济公这一形象 , 家喻户晓,深受百姓喜爱 。
53、本寺现尚有与济公传说有关之运木神井供游人瞻仰 。
54、如净禅师 , 南宋人(1163~1228),曹洞宗名僧 。
55、时人评为“近世尊宿,绝无仅有者 。
56、”如净禅师注重禅定实践,强调只管打坐,嘉定十六年,日僧道元入宋求法,与如净一见相契,尽得所传,归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 , 奉如净为始祖,如净生前曾两度住持净慈寺,圆寂后亦葬于净慈,至今墓塔犹存 。
57、明太祖洪武年间,住持夷简铸了一口重两万余斤的大钟 。
58、每日傍晚,夕阳西下,暝色苍茫,钟声在群山碧空中回荡 , 响彻云霄,复由南屏山石穴回荡互激 , 经湖面远扬于十里之外,为西湖十景之一 。
59、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高宗弘历南巡,于净慈寺山门外建一碑亭,刻“南屏晚钟”四字于内 。
60、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钟最为盛矣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