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老年人免费乘车被限制的背后


海报观潮丨老年人免费乘车被限制的背后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海报观潮丨老年人免费乘车被限制的背后,下面内容是小动在网上替朋友找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建议取消石家庄地铁老年卡高峰期乘车限制 。目前石家庄的地铁政策是:老年人凭借老年公交卡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和节假日免费乘车,在工作日7:00—9:00、17:00—19:30时间段内不免费 。
8月10日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人民网上回复称 , 老年人工作日高峰时段不予免费乘车的原因包括两点,一是早高峰人流量过大 , 老年人乘车易发生磕碰,不安全;二是非早高峰时段工作人员压力较?。奖闾峁┑缣萆舷陆铀汀⒄咎ń铀偷确?。
老年卡高峰时间出行该不该免费,一下子点燃了网友的讨论热情,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老年乘车卡被限制的背后,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
一个是网络话题的讨论中显现出公众对老年群体的极端情绪,值得关注 。在讨论老年人高峰时段不予免费乘车的问题中,很多网友的态度和言论夹带着比较明显的极端情绪,比如“高峰地铁免费 , 还要给让座 , 美事他们全占了”“抢座时猛张飞 , 无座时林黛玉”等,可见网友对社会中一些“倚老卖老”“强制要求让座”之类的事件深恶痛绝,这些事件不断地在拉低公众对老年人群体的认知,甚至在一些时刻形成对老年人群体的偏见 。所以当石家庄限制老年人在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时,大部分网友普遍都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
老年人群体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 有正面的声音也有负面的讨论 。其实 , 因为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网络对老年人群体的认知存在一定偏见 。一方面 , 部分网友因为个别案例就以偏概全地对老年人群体形成刻板印象 。在过往的一些挤占公共空间的负面社会事件中,很多网民为一些老年人贴上了“坏老人”标签 。其实社会上有更多源自老年人的正能量事件,只是没有引发大量的网络关注而已 。
另一方面,老年人在网络上缺席多发声少 ,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形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从网民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14.3%,10-39岁网民占比48.1%,可见老年人群体的网民占比总体较低 , 他们无法利用网络为自己发声,也没有更多的途径让网友更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生活 。
要改变网络中对老年人群体形象的片面认识 , 需要网友、媒体、政府机构等多个方面的协作努力 , 让老年人群体的形象更加全面、丰富和立体 。
此次老年人免费乘车被限制的争议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争议中折射出的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 。其实此次争议的聚焦点在于,年轻人认为早晚高峰公共交通资源本就是非常紧张的状态,在此时还要分摊一部分给“遛鸟”“晨练”“看风景”甚至“抢座位”“抢菜”的老年人,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但也有观点表示,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票是各地政府为了照顾老年人而推出的一项敬老政策 , 既然是优惠政策,就不应该有所限制 。
其实不仅仅是此次事件 , 之前网络中带有争议性的“广场舞大妈霸占广场”“老年人霸占超市”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哪个群体该“让车”给哪个群体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城市人口数量与公共交通资源不匹配所带来的矛盾点 。城市资源的分配和平衡一向是一件难事,公共资源有限 , 很难顾及到所有的群体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各地应该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经过调研、问政之后对一些情况进行资源的再分配,比如对高峰时间段内的公共交通线路进行整体的优化 , 在老年人群体出行与上班族赶时间的现状矛盾面前找到最优解、寻求最大公约数 。也可以加大错峰出行等方案的提倡宣传力度,让老年人从认识上转换思路 。当然,通过限制高峰时段老年乘车卡的免费出行 , 也不失为一种平衡公共资源的方法,只是在政策落实前中后期 , 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发群体矛盾 。
另一方面 , 对于公共资源的分配还需要全社会的同理心和人情味 。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抱有温情和善意的社会 , 一条公共政策看似没有温度,但人与人之间却有共情 。比如此前北京就有安定门街道的老人集体向全市老年人发出倡议:“晨练 , 咱不和年轻人抢公交,让出早晚高峰 。”如果老年人和年轻群体之间能够像这样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 , 青年人多一些“包容”、老年人多一些“理解”,社会就能更多一些和谐 。
【海报观潮丨老年人免费乘车被限制的背后】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