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项目为百年古樟改道( 三 )


“这里曾是低洼稻田 , 田间古樟树成群 , 当时大家并不清楚这些古树的种植时间 , 只是听村里老人说有一定历史了 。 最终选择在这里兴建北约公园 , 发动村民和社会爱心人士集资 , 一是保护古树 , 二是对地块的有效利用 。 公园建成后 , 吸引村落往这里延伸 , 村民的房子建得越来越近 , 至今公园竟成为了村子的休闲中心 。 ”56岁的黎镜森参与并见证了北约公园的兴建 。 如今 , 公园里百年樟树环绕 , 充满欢声笑语 , 走进公园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 保护古树 , 让城市留住记忆 , 也让村民记住乡愁 。
当谈及今后如何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时 , 黎镜森认为 , “古树名木跟人一样 , 你对它多些关心 , 它就能茁壮成长 。 一个村绿化好 , 村民的生活就越好 , 人的精神面貌也会更好 。 ”他说 , “前几年 , 北约公园水塘里种过荷花 , 每年夏天 , 古樟树下荷花盛开 , 公园迎来一年最美的时候 。 前年 , 因水浮莲‘入侵’ , 荷花枯萎 。 由于疫情原因 , 2022年没有时间种下荷花 , 我们打算在2023年重新种植荷花 , 期待下一个夏天荷花满塘 。 ”
●采访人员手记
为古树让路
为城市留下乡愁
“我们从小就在这些樟树下玩耍长大 , 在村里老门楼下踢毽子 , 后来村头古树群下建起了公园 , 我们也经常来到树下乘凉聊天 。 古樟树群见证着我们村的历史变迁 , 也承载着村民的乡愁 。 ”谈及这些古樟树背后的故事 , 北约村村民止不住话匣 。
乡愁与历史 , 是一座村落生命的重要部分 。
据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相关设计方透露 , 项目最初规划范围内有北约村的贵达家塾、中正门门楼、北正里门楼和云林黎公祠四处约500平方米的百年古建筑 , 以及村头的10棵古樟树 , 其中5棵为上百年的挂牌古樟树 。 “如果按照原规划实施 , 不仅要迁移古树和古建筑 , 还要拆迁北约村3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 , 这会给古村带来难以弥补的历史文化缺憾 。 ”
经过认真调研与征求意见 , 番禺区政府最终决定采取南大干线北约村段“中线北移方案”——道路避“村”而建、绕“树”而行 , 这意味着不用移一棵古树 , 不用拆一座古建筑 , 最大限度守护了北约村原貌 。 说起其中的考量 , 设计方解释:“一条路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 , 但古树、古建筑、古村的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 ”
唤醒文化记忆 , 有乡愁的村落更有未来 。 如今 , 北约村所在的新造镇被划入广州国际创新城区域 , 随着区域开发 , 这座珠水之畔的村落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 “村子一旁的南大干线是番禺北部大动脉 , 联通众多产业平台 。 随着南大干线今年年底的全线开通 , 这座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小村子将更有发展后劲 。 ”
古树名片
被村民称为“树坚强”“母亲树”的古樟树:估测树龄137岁 , 三级古树 , 树高12米 , 胸围465厘米 , 平均冠幅18.5米 , 东西冠幅17米 , 南北冠幅20米 。 该古树奇特性状为主干分枝低 , 分枝向四周弯曲延展 , 树冠枝叶繁茂 。
位于番禺区新造镇北约公园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李波
百亿项目为百年古樟改道】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李波、吴子良、肖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