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邓铂鋆:“独立医学实验室”是怎么一回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疫情迁延至今 , 很多人都已经接受过核酸检测 , 可能也听说过“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独立医学实验室”这样的名称 。 今天 , 笔者想跟各位读者分享一下自己对此类机构的一些了解 。
何为“独立医学实验室”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 , 以下简称LCL) , 主要承担医疗机构或其他与医学检验相关的企业或机构检验外包业务 , 又称“第三方检测机构” 。 这类机构 , 独立于医疗机构并承担医疗责任 , 主要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提供医学诊断服务 。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 自开业的医生是执业医师的主流 。 独自开办诊所的医生显然没有实力自备一套医学检验实验室人马 。 于是 , 从上世纪20年代现代医学检验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始 , 这些国家的大型医院检验科及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就开始对外承接其他同行的检验业务 。
LCL商业模式成功的核心是规模经济——即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 , 获取成本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 , 从而达到多方的共赢 , 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 , LCL的商业模式不断完善 。

医疗|邓铂鋆:“独立医学实验室”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图片

独立医学实验室产业链(资料图/渤海证券)
“独立医学实验室”落地我国
我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史基本上就是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史 。 上世纪末 , 我国的医学实验室多设置在公立医院及公立研究机构内 。 21世纪初 ,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 市场运作的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增加 , 但行业内没有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法规 。
此时 , 针对医疗行业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 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LCL的发展 。 主管部门及学术界期望LCL为没有能力建设高水平化验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 减轻这类医疗机构打造医学检验队伍负担的资金压力 。
2009年 , 卫生部印发《医学检验基本标准(试行)》 , 在医疗机构类别中增设“医学检验所” , 确立了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合法地位 。 我国首家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同年在广州注册 。
2015年6月16日 ,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 其中《意见》第十六条强调 , 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 , 加快发展检验检测等八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 , 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 。 在政策的推动下 , 规范和促进LCL发展的各项法规逐步出台 , 卫生主管部门同时推进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报告互认 , LCL市场走向繁荣 。
2015年 , 我国LCL共有356家 , 市场规模约80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0年3月 , 国内在业LCL共有1570家 , 预期2021年全行业营收将接近300亿元 。
“双刃剑”
LCL落地我国 , 恰逢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 。 由于历史包袱 , 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服务价格无法涵盖成本 , 医疗机构纷纷在价格调整较为灵活的医疗服务及检查项目上做文章 , 以相关项目的盈利补贴医务人员劳动价格的亏损 。
医学检验就是各医疗机构重要的“现金奶牛” 。 某一线城市大型公立医院检验科医生曾经向笔者坦言 , 该市把新冠核酸检测价格降至单采(一人一检测)58元、混采(五人合一管检测)18元、混采(十人合一管检测)13元之后 , 他所在科室的新冠核酸检测业务整体收支相抵 , 科室的业务成本猛增了三分之一——毛利润从七成降到了六成 。 (2021年12月 , 该市新冠核酸检测价格再次下调 , 单采35元 , 混采统一为8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