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关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 | 眼健康服务要致力于“看得清”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 , 标志着我国眼健康工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如此评价刚刚发布的《规划》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同样表示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 国民健康意识提高 , 公众对眼健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 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点已经进入眼科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 。
01
两项指标是导向
“‘十四五’期间 , 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和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这两项指标被纳入《规划》 , 并作为我国眼健康服务评价体系的指标 。 这将有利于帮助患者在‘看得见’的前提下 , 更能‘看得清’ , 实现我国眼健康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 ”王宁利介绍 , eREC和eCSC这两项指标可以监测眼健康服务的开展范围和质量 , 不但能反映一定人群中白内障手术和屈光矫正服务的可及性 , 还能反映服务质量 。
在《规划》列出的“到2025年力争实现的3个目标”中 , 第二项和第三项正是eREC和eCSC 。 《规划》要求eREC不断提高 , 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我国百万人口的白内障手术量达3500以上 , eCSC不断提高 。
“十三五”末 , 我国盲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超过3000 , 较“十二五”末翻一番 。 但是 , 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 。
因此 , “十四五”期间 , 在服务可及性提高的基础上 , 《规划》进一步关注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 “《规划》中有关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 , 将有力地保证县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的大幅提升 , 并强调了要强化管理手术质量和术后随访 , 不断提高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 。 ”王宁利说 。
02
强调“补短板”“强优势”
对于眼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 , 《规划》提出了国家—区域—省—市—县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 , 强调推动优质资源的扩容与下沉 。
周行涛表示 , 眼科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还需要强化“国家队”在整个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 所以在“补短板”的同时必须重视“强优势” 。 《规划》特别强调了建设眼科医学高地的重要意义 , 要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 , 充分发挥中心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 “在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 , 每个环节既要各司其职 , 又能协作运转 , 将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差距 , 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 , 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和落实 。 ”周行涛说 。
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 为解决这一问题 , 《规划》鼓励实力强的眼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牵头成立专科联盟 , 整合资源带动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 在建设好城市和县域两个眼健康工作网络基础上 , 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让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更高效地向基层延伸 。 对此 , 周行涛建议 , 可以充分利用远程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等的优势 , 打通线上线下服务 , 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专科联盟医疗服务网络 , 下沉医疗资源 。 在此基础上 , 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 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 , 并在眼科医疗服务场景中深度运用 , 让远程眼健康服务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