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又酸又胀无法下蹲!六旬大伯右腿长出了“鸡蛋”大小的囊肿,4个微创“小孔”根治疾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应晓燕 采访人员 刘千
今年60岁的丁先生在一年前发现自己右膝关节后方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囊肿,他开始没有在意,直到有酸胀感,才去医院治疗,可是没多久又复发了。后来,丁先生找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关节外科主任陆建伟主任中医师,查明了真正的病因,医生通过四个小孔的微创手术根治了疾病。
丁先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庄稼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因为常年在田地里辛苦劳作,落下了一些劳累之后的病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在下蹲时发现自己右膝关节后方的腘窝处突出一小块,软软的,起初不大,以为是自己胖了,就没多在意。后来,突出的小块慢慢变大,不过伸直腿时可以自动消失。

半月板|又酸又胀无法下蹲!六旬大伯右腿长出了“鸡蛋”大小的囊肿,4个微创“小孔”根治疾病
文章插图

他就去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是右膝腘窝囊肿,进行了囊肿的穿刺抽液,没想到,没几天肿得比之前更大。近些日子,肿物越来越大,伸直腿后肿物也不消失,就像是长出了一个“鸡蛋”,而且酸胀感也越来越明显,还出现了下蹲困难的症状,影响日常的劳作和生活。
丁先生在老家就诊了几家医院,给出的建议都是“开刀手术切除”,但他不愿意接受手术,一是怕痛,二是更怕长长的疤痕难看。
有没有不用开“大刀”,又不太痛的方法呢?丁先生四处打听,在一个老乡口中得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关节外科的技术不错。于是,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杭州。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关节外科,陆建伟主任中医师经过初步的检查后,建议丁先生住院治疗。
在丁先生入院后,陆建伟主任中医师和他的团队认真分析讨论并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术前磁共振显示他不仅存在右膝腘窝囊肿,同时合并右膝内侧半月板后角三级撕裂、右膝骨性关节炎。陆建伟主任中医师介绍,正是右膝关节内这两个毛病,才导致了他这个腘窝囊肿。

半月板|又酸又胀无法下蹲!六旬大伯右腿长出了“鸡蛋”大小的囊肿,4个微创“小孔”根治疾病
文章插图

术中,手术医生们紧密配合,运用关节镜由两个0.5cm微小切口进入膝关节内进行探查,陆建伟主任中医师通过微创膝关节镜操作为丁先生进行了右膝关节镜检查、滑膜清理、半月板成形,同时,再通过两个0.5cm微小切口将腘窝囊肿引流后刨除囊肿壁,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结束。
“之前听说这个囊肿要在腿上开刀留好长的疤,至少住院半个月,没想到,手术这么简单,只打了4个小孔囊肿就消失了!”术后第2天即可下地行走,第3天就能出院的丁先生开心地说,他怎么也没想到,困扰了自己一年多的右膝关节胀痛感竟然可以“不开大刀”,完美解决了。
半月板|又酸又胀无法下蹲!六旬大伯右腿长出了“鸡蛋”大小的囊肿,4个微创“小孔”根治疾病】 科普+
1、什么是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是发生在膝关节后方腘窝部位的囊肿,通常位于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之间,又称为Baker's囊肿。患者常有膝后部与小腿的憋胀感,并可触及有弹性的软组织包块。
2、腘窝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关节外科主任陆建伟主任中医师介绍,目前大多数腘窝囊肿的形成原因是关节腔后方的通道口存在一层皱襞或束带滑囊通过“瓣膜”与膝关节腔相通,由于某些膝关节内的疾病引起关节渗液,“瓣膜”的存在使关节腔积液形成由关节腔向滑囊的单方向流动,但不能从滑囊进去关节腔,即形成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导致腘窝囊肿产生和持续存在,而且70%腘窝囊肿与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有关,85%与关节软骨退变和损伤有关。故此类患者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当中正确处理关节内病损,重建囊肿与关节腔正常的双向通道,从根本上解决滑液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