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7天7次核酸检测后才确诊,检测试剂怎么了?

7天7次核酸检测后才确诊 , 检测试剂怎么了?

疫情|7天7次核酸检测后才确诊,检测试剂怎么了?
文章图片

1月12日 ,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披露的一起确诊病例引发关注 。 据通报 , 当地96号病例在连续7天7次核酸检测后才最终确诊 。
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现象并非首先出现 。 早前 , 西安也曾出现7次核酸后才确诊的病例 。 “石家庄有人核酸检测6次才呈阳性”不久前也登上热搜 。 去年 , 深圳甚至出现过核酸11次确诊的情况 。 梳理全国各地公布的确诊病例详细信息 ,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病例 。
面对越来越狡猾的变异毒株 ,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感到疑惑: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单次检测阴性还“靠谱”吗?做核酸检测还有没有用?多少次检测才能放心?
7次核酸才呈阳性意味着什么
1月12日 , 河南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我市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的通报” 。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 , 颇受关注的“96”号病例为一名24岁女子 。 从郑州今年发现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次日 , 首次在公司楼下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 之后每日一次核酸检测 , 直至1月10日第7次核酸后被确诊阳性 。
对上述情况 , 中国新闻周刊尝试联系河南省及郑州市两级疾控部门 , 以及两级疫情防控咨询电话 , 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 。
据《大河报》报道 , 郑州市疫情防控咨询电话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 96号病例女子检测的情况属正常 , 可能涉及到采样、标本、检验方式等多个原因 , “病毒并非24小时都会出现在咽部 , 有可能在其他地方 , 这也是郑州开展多轮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 ”
【疫情|7天7次核酸检测后才确诊,检测试剂怎么了?】在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看来 , 经过多次核酸才确诊不是病毒变异的原因 , 更大的可能是检验程序上的问题 。 当事人做检测时病毒可能尚未在检测部位出现 。
姜庆五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 , 以常见的咽拭子检测方式为例 , 通常只有当病毒从肺部排出到喉咙口时 , 才能被采样管检测到 。 但这一过程需要多长 , 很难有准确的答案 , “这是一个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 不是每一次病我们都能查得到的” 。
他同时指出 , 毒性强弱与是否能够被检测是两个概念 , 只要检测部位客观存在病毒 , 最终都能被查出来 。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去年曾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 他给出的解释是:感染者或是病人从暴露感染到病毒开始排毒 , 专业上叫“强隐期” , 而无症状感染者排毒专业上叫做“ 前隐期 ” , 也可以叫实验室检测筛查的窗口期 。 在窗口期期间 , 检测很多次都可能检不到阳性 , 但到前隐期末就会检出阳性 , “这个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奥密克戎变不影响
现有核酸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
1月15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 , 目前我们国内已经有14个省份报告了奥密克戎输入病例 , 天津、河南也报告了本土奥密克戎疫情 。
从全球看 , 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播 , 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流行株 。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传播蔓延 , 通过人和物输入我们国家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