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你会看吗?专家:这些身体预警“信号”要注意|医来啦 | 套餐( 二 )


在不同的年龄段,需要的体检的重点不一样。年轻人可以常规检查肝功能(生化全套)、血尿常规、心电图和胸片,也建议传染病方面的筛查,常规的是乙肝丙肝检查。
40至60岁的中年人,在体检时可以增加心脑血管(比如凝血方面的化验、血管和心脏彩超、心脏冠脉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增加肿瘤方面的特殊检查,如肺CT、肠镜和胃镜检查,有家族史的要提前检查。女性骨量下降明显时期,注意筛查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
体检套餐如何挑选?基础套餐+专项体检
体检套餐如何选择?吴主任表示,体检套餐分为基础体检和基础+专项体检;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保健科的体检套餐是1+x,即基本项目+增加个性化项目,这些增加的项目是根据问卷、病史和个人意愿,医生制定体检套餐的依据。
基础套餐包括基础检查、化验项目、辅助检查等。基础检查:身高体重、血压情况;化验项目:三大(血尿便)常规、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肿瘤标志物,可以增加甲状腺功能、免疫方面等的检查;辅助检查:心电图、彩超(肝胆胰脾+泌尿系+血管+心脏等)、x线检查(或CT/MR)。还有一些眼睛、耳鼻喉、口腔检查和女性的妇科检查。
专项检查方面,吴主任建议,如果有高血压,使用降压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建议增加一些脑血管检查,了解是否有血管畸形;有心血管风险的,建议进一步心脏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脉CTA;了解胃肠道情况建议做胃肠镜检查。
另外,还有一个原则:尽量选择无创的检查技术,有创检查一定要慎重,评估其中的利弊(比如PET-CT),这样才能达到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体检报告怎么看?这些异常“信号”要注意
“体检指标跟我们生活习惯很相关,希望体检出问题可以给大家一个警示作用。”吴主任表示,其实体检报告里有总检结论,大家看这个解读就可以了,不明白的建议还是找医生面对面解释。
直播中,吴主任就一些常见的体检指标做了科普。其中,体重指数(BMI)正常值:18~23.9,小于18,说明偏瘦,应查找原因并增加营养;大于24,说明超重;大于28,已经进入肥胖行列。血液检查中的各个箭头,有些有意义,有些临床意义不大,仅供临床参考。有意义的异常结果,需要各种干预方案,这些就是体检后管理了。
生化全套里,有电解质(包括钾钠钙氯镁磷),有异常会有不适感觉,需要复查就诊,进一步查找原因及处理;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大于6.1小于7.0mmol/L,就要警惕糖尿病了,需要做出应对,首先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大于7.0mmol/L,复查还是大于7.0mmol/L,考虑已经跨入糖尿病行列,需要去内分泌专科就诊治疗。
肝功能如果有异常,同样查找原因,有病毒、药物、酒精损害引起的,这些要进一步针对治疗,很多脂肪肝引起的,要开始改变生活方式;肾功能含有多个信息,其中尿酸问题很普遍,具体需要评估来定降尿酸方案,有些需要饮食控制,有些加用降尿酸药物,控制目标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痛风发作过的人,建议控制更低360μmol/L甚至300μmol/L 以下(正常值208~428);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高风险因素,干预手段也是饮食控制加用调脂药物,尽量达标。
吴主任指出,不是结果在正常范围就都是正常的,比如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需要看控制目标对象:
1、对于普健康人群,降到3.4mmol/L以下就行;
2、对于高危人群,建议降到2.6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