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运动医学公众科普教育计划启动,专家呼吁:运动损伤切记早诊早治

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即将在京举行 , 运动相关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 1月19日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倡议、强生医疗支持的公众科普计划“健康益起动”启动 , 运动医学专家呼吁 , 若发生运动损伤 , 避免自行处理 , 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 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 只有5.7%是运动员 , 约94%是老百姓 , 他们才是广大运动损伤的受伤群体 , 更应该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主任医师杨渝平说 。
国内运动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 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 运动医学技术从三级医院的蓬勃发展 , 到二级医院的逐步开展 , 从最初的切开手术到目前主流的微创关节镜手术 , 运动医学专业方向的临床医生在不断寻求创新、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 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 尽早重返运动 , 提高生活品质 。
很多人运动损伤后患处疼、肿胀 , 却长时间不去医院就诊 , 等到去医院时 , 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戴雪松认为 , 运动医学专业的医生 , 应走出诊所、医院 , 多参与科普 , 将运动健康的科学知识传播给老百姓 , 让百姓能够安全、科学地运动 。
提升公众疾病认知并非一蹴而就 , 需要通过不断的科普和长期的坚持 。 “健康益起动”公众科普教育计划 , 正是为了搭建一个长期运动医学的科普和推广平台 , 持续科普运动损伤相关疾病知识、面对损伤时的应急处理和正确治疗 , 提高生活品质 。
【热问】
哪些损伤需要到运动医学科就诊?
【治疗|运动医学公众科普教育计划启动,专家呼吁:运动损伤切记早诊早治】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王雪松:如果是急性扭伤 , 虽说骨头没有明显骨折或脱位 , 但扭伤后出现明显的损伤部位的肿胀 , 这种情况在急性期就应该到运动医学科就诊 。 如果发展到慢性期 , 如以前有过运动损伤病史 , 又在同一部位反复扭伤 , 或者某个部位扭伤后长时间出现慢性肿胀或某些运动动作做不了 , 也应该及时就医 。 如果是上肢肩关节 , 很多中老年人是在退变的基础上产生损伤 , 一旦肩关节出现主动活动障碍 , 比如胳膊抬不到正常状态 , 也应该及时就医 。
运动损伤后第一时间就要热敷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渝平:老百姓对于运动损伤治疗有一些误区 , 比如运动损伤后第一时间热敷 。 实际上 , 绝大多数情况应该选择冰敷 。 此外 , 冰敷48小时后就可以热敷的观念 , 也是错误的 。 急性损伤是动脉血管或毛细血管破坏 , 需要让患处局部充血减少 , 就一定要冰敷 , 但不是持续冰敷 , 因为会导致冻伤 , 而应该采取间断冰敷的方式 , 而且冰敷时间要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时间长 , 一般建议伤后2-4周内都要进行间断冰敷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卡拉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