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疾控人员在阳性国际邮件上有何发现?专访北京海淀区疾控中心主任

疾控人员在阳性国际邮件上有何发现?专访北京海淀区疾控中心主任
17日至18日 , 海淀区又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 分别为15日新增病例的密接者和高风险人员 。 身为同事 , 没有直接接触史 , 为何“中招”?疾控人员在阳性国际邮件上有何发现?现有疫苗应对奥密克戎还有效吗?采访人员第一时间专访了海淀区疾控中心主任江初 。
1、现住茉莉园一期的确诊病例是15日报告新增病例的同事 , 为何没有进行集中隔离管控?
江初:海淀区18日新增确诊病例作为高风险人群居家隔离 , 判断依据是此人跟15日新增确诊病例没有直接接触 。
所谓高风险人群 , 是指排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3小时至1天内出现在通风不良、空间狭小密闭场所的人员 , 或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期间至离开后3小时内出现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的人员 。
2、18日新增病例与此前报告病例没有直接接触史 , 为何“中招”?
江初:18日新增病例在15日新增病例发病期间 , 没有与其直接接触的经历 , 但到访过其办公室 。 办公场所多为密闭环境 , 冬天出于保暖目的 , 室内新风量减少 , 可能造成病毒较长时间停留 。
加之18日新增病例由于身体原因 , 未能接种新冠疫苗 。 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感染风险增加 。
3、17日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本起疫情的溯源情况:病例自述近期收发过国际邮件 , 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 此前 , 我们曾处理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吗?跟以往的经验有何不同?
江初:这是北京首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 , 此前海淀区疾控中心没有处置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 。 曾经我们也在邮件包裹上检测到过新冠病毒 , 但含量非常低 , 病毒在外界环境一般存活2到3天后活性会大大降低 。 而本次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邮件 , 在检测过程中体现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时间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
整个邮寄过程长达8天 , 还有可能造成物传人感染 。 这让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 , 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范新冠病毒的警钟 。
4、海淀区本次新冠疫情处置可称得上是“排查快、流调快、管控快”的典型 , 在此过程中 , 什么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初:在本次疫情处置过程中 , 有一点很值得关注:15日新增病例工作的单位有一项明确要求——发现健康状况异常的员工 , 须携带核酸阴性证明返岗;患者也履行了个人防控责任 , 感到不适及时报告、检测 。 如果单位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 抑或个人没有报告 , 坚持带病上班 , 那都有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 。 “早发现”对于本次疫情的控制 ,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我认为 , 这个单位的做法值得点赞、推广 。 人员密集的单位、公共区域、居民社区等场所 , 更要密切关注人员的健康状况 , 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
5、北京首次迎战奥密克戎 , 疾控人员对它有什么样的新认识?给居民的自我防护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江初:奥密克戎感染通常潜伏期短 , 但病症较轻 , 起病时几乎很难被患者自身察觉 。 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 , 如咽部不适、低烧等 , 此时病毒量就已经非常多了 。 因此 , 它具有传播性强 , 但传播隐匿的特点 。 大家一定要对奥密克戎抱有高度的警惕性 , 时刻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 , 一旦发现自身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的症状 , 及时就医 。
各种证据显示 , 15日新增病例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 建议在疫情期间 , 要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邮件提高警惕 , 减少接触 。 不去中高风险地区 , 非必须不出境 , 非必要不出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