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真快!“四筛”采样过千万用时缩短至4个半小时

2022年1月21日 , 在第175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 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李磊介绍了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 在大数据、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支持全市核酸大筛的几方面工作情况 。
【数据|真快!“四筛”采样过千万用时缩短至4个半小时】一是加强云网资源支撑 , 保障系统稳定安全
我市大筛采用的“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基于市级政务云部署 。 本着“宁可备而不用 , 不可用时无备”的工作原则 , 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迅速做好预案准备、团队动员、资源调配等工作 , 迅速调配服务器、安全设备等硬件资源累计50余台 , 连夜完成云平台资源分配、网络策略配置、安全策略加固、虚拟资源发放等工作 , 累计分配云服务器、裸金属服务器57台 。1月12日中午12时 , 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正式上线使用 。 在我市开展的多次全员核酸筛查期间 , 政务云性能稳定 , 有效保障了我市大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二是加强平台软件建设 , 提速“大筛” , 服务群众
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 , 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前的36小时内 , 紧急搭建完成并上线了天津市“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 提高全员筛查检测效率 , 做到了“百姓操作少 , 有序不断档” 。
“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秉承“两减一加”的思路。 一是减少被采集用户的信息量 , 通过扫描居民身份证 , 只采集必须的姓名+身份证信息 , 最小化信息采集 , 其它信息 , 譬如电话号码、住址信息等 , 在需要时通过大数据碰撞的方式获取 。二是优化业务流程 , 简化操作模式 , 由居民扫描“采集点二维码” , 变成登记人员扫描“居民身份证” , 将大筛系统的直接用户由近1400万居民 , 映射到全市近6万的信息采集工作人员 , 系统直接用户数的减少 , 进一步确保了大筛系统的服务质量 , 系统更稳定 , 登记更流畅 。 “一加”则是增加资源配置 , 具体是增加服务器数量 , 高配服务器提升CPU、内存配置 , 扩容网络出口带宽等等 。
运行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以来 , 居民只需拿着身份证 , 由工作人员用手机APP进行扫描 , 核对信息正确后就能顺利完成登记 。 信息录入随拍随走 , 平均五秒就可以完成信息录入 。 同时 , 在历次筛查工作中 , 在市防指和各区防指的指挥下 , 各区、各部门通力合作 , 比如:采样点的部署更加合理 , 检测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 转运、检测的效率越来越高 , 还有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 , 在组织居民参加采样的过程中 , 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 , 这些 , 都大幅度提高了大筛核酸检测的效率 , 减少了居民的等待时间 。
在平台侧 , 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全力做好培训支撑 。 在大筛系统每次使用前 , 对大筛中各环节的工作人员 , 比如:条码打印人员、采集人员、转运人员、检验人员等 , 组织分类直播培训 , 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文档、明白纸 , 按照不同使用人员角色 , 制作相应的操作培训视频 , 制定各环节使用人员注意事项 , 支持7X24小时在线答疑 。
在1月20日我市第四次全员核酸大筛中 , 在市防指和各区防指的指挥调度下 , 各区、各部门 , 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密切配合 , 各个环节齐头并进 , 我市核酸检测相较“三筛”时 , 效率再次提升 。
三是分析多方综合数据 , 优化工作 , 助力决策
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在汇集全市核酸检测采集等多方数据的基础上 , 用算法优化流程 , 用统计查找漏洞 , 用业务流驱动数据流 , 用数据流规范业务流 , 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服务与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