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分类是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分类是

文章插图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在现在我国新闻当中最常见的事故就是属于交通事故了吧,每天大家都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很多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也伴随着人身损害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一、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是指交通事故当中肇事者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 。
二、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根据受害人或赔偿权利人的居民身份划分,交通事故赔偿项目的计算标准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标准 。
城镇居民赔偿标准
城镇居民标准,是指受害人是城镇居民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计算 。
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计算受害的城镇居民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标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年度核算指标 。它反映的是全国或一个地区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居民家庭日常获得的总收入计算得来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费之外,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 。家庭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是指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部分,即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由于这些属于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因此这部分名义收入必须予以扣除,余下的即为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用公式表示: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分类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
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计算城镇居民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标准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指城镇居民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 。不包括罚没、丢失款和缴纳的各种税款(如个人所得税、牌照税、房产税等),也不包括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
3.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城镇居民,泛指在城镇居住、生活的人 。既包括具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也包括没有城镇户口但是其已经在城镇居住、工作、生活达到一定期限,而且其经济收入、生活来源于城镇的人员 。因此,是否属于“城镇居民”并不以或并不仅仅以户口为标志 。
狭义的“城镇居民”,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即在城镇居住,在城镇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及生活来源并且具有户口或户籍的人员 。狭义的“城镇居民”具有城镇户口 。城镇户口包括“自理口粮户口”、“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等非农业户口的人员 。因此,“城镇居民”所包含的主体比“非农业人口”要广的多 。
农村居民标准
农村居民标准,是指受害人是农村居民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计算 。
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计算受害的农村居民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标准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年度核算指标,它反映的是全国或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
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的收入总和 。具体是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当年的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交纳的各种税费、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及农村内部亲友间赠送支出后的收入总和 。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
2.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是计算农村居民被扶养费的标准 。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开支,是反映和研究农民家庭实际生活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
3.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是指具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居住、生活并以农业生产为自己生活来源的人员,即农村常住人口 。农村居民仅是“农业户口”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员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依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残疾的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应根据审查确定的赔偿权利人的身份情况分别按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有关标准进行计算 。目前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镇打工或定居,他们已是城镇居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实际年均收人已同于甚至高于城镇居民年均收入,如果无视这一客观实际,仅仅因为受害人为农村户籍就一律按农村居民标准进行赔偿,有违公平 。因此,在确认赔偿权利人的身份时应以户籍登记主义为原则,以经常居住地为例外 。如果户籍在各镇所在地的居委、村及虽未建成但已列入城镇规划区的村,即作为城镇居民 。对于赔偿权利人虽为农村居民,但如有证据证实发生交通事故时其工作单位或实际居住满一年的地点在镇所在地的居委、村及虽未建成但已列入城镇规划区的村的,也作为城镇居民,在计算赔偿数额时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实行“同城待遇”,这样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对农村居民的公平保护 。如果还有特殊情况,难以区分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就高不就低,按城镇居民对待
三、交通事故事故定义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
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 。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 。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 。是指发生事态是由于事故当事者(肇事者)的过错或者意外行为所致 。如果是由于人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均不属于交通事故;
(6)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 。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7)当事人心理状态是过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 。若当事人心理状态处于故意,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