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我们的抗疫志愿日记( 三 )


欣荣馨苑是南横街社区中规模较大的小区 , 8栋楼 , 每栋24层 , 居民们凭条检测是社区筛查工作中的一个特色 。 当天从8号楼开始 , 降序叫号 , 秩序井然 。 而居民是如何得到消息的呢?通过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微信群 , 各楼栋有自己专属的微信群 , 群里有线上志愿者 , 他们时刻和线下志愿者保持联系 , 并随时回应居民们的提问 , 听到指令就在群中召集大家下楼;居民自家下楼的同时 , 也会主动敲响其他邻居的房门 , 借着核酸筛查的机会 , 邻里间的关系也变得热络起来 。 第二条途径就是跑楼 , 在一栋楼的居民即将完成筛查时 , 跑楼的志愿者就会逐户敲门 , 把尚未接到通知的居民喊到位 。
说起“敲门行动” , 这里面还真有不少趣事 。
首先 , 不会外语还真当不了社区志愿者 。 在欣荣馨苑社区 , 居住着不少外国人 , 他们也要和其他居民一样进行核酸筛查 , 而在与他们的沟通中 , 难免就要说英语了 。 其中一位女士问道:“我正在上课 , 2小时之后可以采样吗?”作为志愿者就要准确地告诉她:“现在正在进行筛查 , 进展速度很快 , 你要调整好时间 , 一旦错过筛查就会造成健康码变成橙码 , 会影响你的生活 。 ”这位外国友人听懂了 , 笑呵呵地拿着护照赶忙下楼 。
再有 , 居民们是真热情 。 “居民您好 , 请问您做过核酸筛查了吗?”这恐怕是志愿者说过最多的话 。 有居民在打开家门的同时 , 给志愿者端出一杯热水 , “小伙子 , 暖暖身子!”看到志愿者跑得满头大汗的 , 居民也跟着笑了 。
在跑楼过程中 , 志愿者哪里最辛苦?大多数人会说腿最累 , 其实累的是手指关节 。 那一声声敲门声 , 是骨头与房门触碰后发出的声音 , 一座1776户居民的小区 , 每个房门只敲击3下 , 就是5300多下 。 若是戴上手套敲 , 声音发闷 , 会影响敲门的效果 。 换个工具敲 , 又觉得是对居民不尊重 , 思前想后就干脆疼也忍着 。 一次志愿服务结束后 , 跑楼志愿者的手指疼得不能自已 。
临近中午 , 有的居民刚刚下楼领号 , 但一早参与筛查的居民已经拿到当天的检测结果了 , 这就是天津人雷厉风行的风格 。 全小区近5000位居民 , 从早上7时开始采样 , 到了中午12时许 , 筛查全部结束 , 高效是“三筛”给居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 提速后的筛查 , 居民们排队的时间缩短了 , “从下楼到上楼 , 满打满算20分钟 。 ”居民们这样说 。
1月20日 星期四 天气:多云转阴 0℃~-6℃ 【付出】
高效是显而易见的 , 但高效背后的付出却是鲜为人知 。 在欣荣馨苑居民志愿者群中有42人 , 在听到“四筛”消息之后 , 他们提前就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
这42位志愿者就是社区里的居民 , 既没有上级的指派 , 也没有任何报酬 , 凭借的就是一颗服务居民的心 。 林时金是社区志愿者的召集人 , 近两次大筛都是他在忙前忙后 , 张贴二维码 , 招呼居民进群听通知 , 积极与社区居委会沟通 , 分配志愿者工作等等 。 临近“四筛”前 , 他被派去支援津南区防疫工作了 , 不得不和“战友”们告别 。 召集人去了津南 , 社区志愿者龙瑾接过了重担 , 作为女孩子 , 她心思更缜密 , 照顾起居民来也更周到 。
“上任”伊始 , 龙瑾便召集各楼栋的志愿者对本楼栋中需要特殊关照的居民“再登记” , 19日13时发出去的通知 , 15时就捞到了信息 。 有的居民是地铁司机 , 他需要尽早做完检测采样准时去上班;有的居民预约了20日9时的门诊 , 需要准时赴诊;有位“宝妈”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 , 希望赶在先生出门前完成核酸检测采样……社区里的小事千千万 , 如何在保证居民有序检测采样的前提下 , 尽可能让每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居民得到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