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背腹侧语言通路中断可引发严重失语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脑损伤区域和范围,尤其是损伤到特定脑白质区域损伤对失语严重程度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有关失语诊断的研究曾认为损伤体积可以预测失语的结局 。但近来有许多研究发现梗死部位的大小与失语的严重程度不相关或相关度很低 。磁共振研究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等技术已经发现特定类型的言语障碍如复述、理解以及命名障碍与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相关 。
弓状纤维是背侧语言网络中最大的也是最明确的一组纤维束,该区域损伤会导致复述、命名甚至是理解障碍,以及持续的慢性失语 。弓状纤维损伤程度可预测言语的整体性 。急性期弓状纤维的非对称性消失可以预测脑卒中后 30 天失语表现 。不单是弓状纤维还包括腹侧的白质通路(钩回和极囊束)均与会话性言语损伤有关 。
【大脑背腹侧语言通路中断可引发严重失语】腹侧纤维束在语义处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腹侧纤维束损伤程度与急性失语的理解能力和语义处理明显相关 。理解能力是失语严重性的决定因素 。额枕下束纤维损害可导致语义错语 。

然而失语严重程度是否也因特定白质区域损伤有关尚不明确 。为了鉴别哪个脑白质区域决定脑卒中后失语的严重程度以及该区域损伤达到何种程度会出现慢性的失语,并明确是否这些区域的损伤而不是损伤体积对失语严重程度更有影响,Charlotte 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表于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8 月的电子刊上 。
该试验纳入 23 名慢性脑卒中失语患者,用快速失语评定(ART)、波士顿失语诊断检查(BDAE)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进行失语程度评估,用弥散张量和结构成像显示患者脑组织损害部位 。基于体素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回归分析用于观察在哪个脑组织各向异性(FA)异常与 ART 和 BDAE 量表结果相关 。分别用总体相关系数和部分相关系数研究失语严重程度和 FA 值、梗死体积间的相互关系 。
研究发现与失语严重性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囊的后肢、外囊的后部、缘上回皮层下的白质、颞上回的后部也就是颞枕交界区 。该区域恰好位于腹侧与背侧语言通路的交叉处,与弓状纤维和额枕下束纤维相交错 。该部位受损后会中断弓状纤维、额枕下束纤维以及颞顶连接处的脑白质之间的联系继而引起语言在脑部背腹侧的联系中断 。在该区域,ART 值与 FA 值呈负相关,即失语程度越严重则 FA 值越低 。
为了研究 FA 值与梗死体积各自对 ART 评分结果的影响,该团队分别计算了部分相关性 。研究发现 FA 值的方差比明显高于梗死体积的方差比 。仅考虑梗死体积时,ART 与失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当涉及到该主要白质区域损伤时,梗死体积对失语严重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了 。损伤体积对失语严重程度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梗死部位更多地延伸到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部位 。
研究发现单纯钩回与极囊束的损害与语言产生障碍相关性不大 。但是当同时损害到腹侧和背侧纤维束则会产生严重的失语 。另外,失语病人中如果损伤到缘上回和颞上回皮层下的白质,其言语功能恢复较差 。
因此,慢性脑卒中病人失语严重程度与白质交叉通路损毁而非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该交叉通路连接背侧语言纤维束和腹侧语言纤维束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 MRI 明确哪个脑白质区与失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将有助于评估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总体损伤情况,指导神经康复的临床决策的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