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还是别嚼了

谣言:专家认为“槟榔致癌”的说法并无科学根据 。报道中 , 央视采访人员采访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章魁华 。这位曾是中国大陆唯一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所召集的槟榔专题研究会的专家表示 , 嚼槟榔本身问题不大 , 咀嚼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的亚硝胺只要不和吸烟同时发生 , 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印度之所以口腔癌发生率高 , 就是因为嚼槟榔和吸烟同时进行 。而槟榔致癌的病例 , 目前尚未发现 。

真相:“槟榔致癌”的报道对槟榔产业造成巨大影响 。随即 , 电视、平媒和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试图洗白槟榔的言论 , 有人甚至声称“槟榔致癌是造谣” 。槟榔早在2004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认定为1级致癌物质(无论是否与烟草同嚼) 。槟榔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以槟榔碱为代表的生物碱 , 槟榔碱能刺激神经兴奋 , 可以产生耐受(越来越不敏感) , 有明显成瘾、依赖作用和戒断效应 。槟榔与癌症有量效关系 , 即吃的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 , 患癌概率越高 。嚼槟榔者颊、舌部位癌变的比例明显增加 , 嚼槟榔的口腔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比不嚼槟榔者平均提前8年左右 。“1类致癌物”的定级依据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可以导致人类癌症;或者人类致癌证据不充分 , 但动物致癌证据充分 , 且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与癌症相关 。在槟榔流行的印度 , 商业化生产的槟榔果已被要求贴上明显的警告标签 , 恰如“吸烟有害健康” 。在美国 , 从1976年开始就严禁各州之间运输槟榔果 , 在加拿大 , 槟榔产品直接被禁止销售 。
槟榔会致癌 , 不是危言耸听
许多研究表明 , 经常咀嚼槟榔会明显增加口腔粘膜病变的可能性 , 提高口腔癌的发病率 。
在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 , 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 。印度是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 , 也成为全球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 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 , 该国口腔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 。口腔癌发病率为世界第三的所罗门岛 , 居民咀嚼槟榔比例亦较高 。在嚼槟榔盛行的台湾 , 口腔癌发病率也很高 , 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2] 。
有研究者通过对152位咀嚼槟榔者和137位不咀嚼槟榔者的分析发现 , 84.4%咀嚼槟榔者患有口腔粘膜病变 , 远远高于不咀嚼槟榔者的37.2% 。另外一组研究显示 , 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粘膜病变 , 而不咀嚼槟榔者仅1.5%有口腔粘膜病变 , 同时在咀嚼槟榔者的口腔粘膜病变中有超过20%为癌前病变[2] 。
槟榔为何致癌?
那么槟榔为什么会导致口腔癌呢?原因主要有3点:
物理性损伤[2][3]:咀嚼槟榔时 , 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伤和粘膜损伤 。长期咀嚼槟榔 , 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 , 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 , 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 。研究表明 , 咀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
生物毒性[2][3]: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 , 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 , 约为干槟榔净重的1% 。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4] , 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 。此外 , 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 。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