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麻风早期表现复杂,如何防范漏诊误诊?

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曾在全球广泛流行,是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将麻风列为重点救治的丙类传染病,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历经几代麻防工作者的努力,麻风已从“闻风丧胆”的传染态势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在我国处于低度流行状态。
周围神经|麻风早期表现复杂,如何防范漏诊误诊?
文章插图
周围神经|麻风早期表现复杂,如何防范漏诊误诊?】麻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至今仍无有效的疫苗及成功的免疫治疗方法,晚期可致残。潜伏期2-5年,甚至长达20余年,导致麻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爆发,却保持一个长期的低度流行状态而很难被消灭。
周围神经|麻风早期表现复杂,如何防范漏诊误诊?
文章插图
麻风临床表现复杂,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任意一种皮肤病的改变,有些甚至仅有周围神经的损害而无皮肤损害,血清学诊断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误诊、漏诊常见,少数患者甚至被误诊十余年。
周围神经|麻风早期表现复杂,如何防范漏诊误诊?
文章插图
为早期发现麻风病例,及时控制传染源,减少畸残,降低社会歧视,我省自2019年开始,全面推行麻风症状监测工作。只要发现下列任一症状者,可即刻向当地疾控中心或皮肤病所(站)上报,国家将给予报告人奖励。
周围神经|麻风早期表现复杂,如何防范漏诊误诊?
文章插图
  • 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皮肤病(三月以上)。
  • 皮肤闭汗(局部干燥)或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
  • 眉毛稀疏脱落,酒醉样面容。
  • 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
  • 水肿性红斑损害、结节性红斑损害。
  • 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
  • 手或足发生反复无痛性伤口、溃疡或容易烧/灼伤。
  • 闭眼不拢、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缩或出现爪型手、垂足。
作者: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