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划片区 2021 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政策


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划片区 2021 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政策

文章插图
成都市青羊区2022年小升初政策
总体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公平入学、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工作原则
(一)坚持就近入学
公办学校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入学 。区教育局依据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人数,遵循入学划片历史沿革,结合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新建小区、街道和人口变动等因素,科学划定服务范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对服务范围内出现常住人口中适龄儿童逐年增加、学位供给紧张的学校,实行一套房屋优先解决一个家庭的户籍适龄儿童就近划片入学,其他迁入的适龄儿童统筹入学 。学位紧张的学校要加强宣传解读,合理引导家长预期 。
青羊区民办学校,应优先满足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经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同意后,可招收本市户籍及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少年,但不得在成都市外招生 。
(二)坚持免试入学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笔试、面试、面谈、评测等任何名义、任何形式选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挂钩招生 。
(三)坚持公民同招
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 。青羊区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及录取工作均纳入全省、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统一管理 。
民办学校公布招生简章须经区教育局审核同意 。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和补录计划经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市教育局统一公布 。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未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直接录取全部报名学生 。民办学校补录后仍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不再招生 。
初中入学
(一)信息采集
1、在青羊区小学就读的所有小学毕业生,其法定监护人均须于4月20日—27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入“毕业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个人信息的核实和修改 。区教育局根据信息采集和资格审查结果,为符合条件的学生编定报名流水号,用于学位确定及查询 。
2、在青羊区外、成都市内就读的青羊区户籍小学毕业生,其法定监护人须在毕业信息采集前向现就读小学提供户口簿和监护人房产证明,由现就读小学在毕业信息采集系统中上传材料,经青羊区教育局审查后,在青羊区入学 。
3、在成都市外小学就读、需回青羊区就读初中的青羊区户籍小学毕业生(简称“回城生”),其法定监护人须于4月20日—22日到区教育局,出示户口簿、监护人房产证明、学籍证明及家长申请,经审查后进行信息采集 。
4、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需在青羊区初中入学的,于4月20日—5月20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后进入“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申请办理 。
5、优抚对象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于5月9日—20日向区教育局提交资料进行信息采集 。
(二)民办初中网上报名
4月30日前,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公布区属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 。民办初中公布招生简章 。
1、民办一贯制学校在籍小学毕业生,自愿直升本校初中部的,于6月10日—11日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报名参加直升 。
2、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本市学籍小学毕业生、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学生,于6月17日—20日可自愿填报一所民办学校 。
3、民办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需补录的,于7月11日经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公布补录计划 。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可于7月12日报名参加补录 。
4、所有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均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报名 。报名时间截止后,报名信息不能再作修改 。任何学校不得自行组织招生报名 。
(三)组织录取
1、民办初中学校录取
区属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录取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并及时公布招生录取结果 。任何学校不得提前以任何形式承诺录取 。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初中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未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直接录取全部报名学生 。未被民办初中学校录取的小学毕业生,仍按公办初中学校入学办法入学 。
6月14日,区教育局组织区属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生录取或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 。报名直升人数超过本校初中核定招生计划,在本校报名直升的小学毕业生中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报名直升人数少于本校初中核定招生计划,录取所有在本校报名直升的小学毕业生,剩余学位实行网上报名,电脑随机录取 。已经参加校内直升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民办初中学校网上填报志愿和电脑随机录取 。
6月15日,经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公布区属民办一贯制学校电脑随机录取计划 。6月30日,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区属民办初中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 。7月14日,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区属民办初中学校补录并公布结果 。
2、公办初中学校录取
6月17日—20日,每位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自愿填报一所市直属学校 。6月29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市直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 。被市直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以及区属公办学校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其法定监护人放弃市直属学校学位的,由区教育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位 。
7月7日,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区属公办学校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 。
(四)学位确认
7月8日—9日,被民办初中学校和区属公办学校同时录取的小学毕业生,其法定监护人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位最终确认 。逾期不确认的,默认为公办学位;放弃已确认的民办学位的,须在新学期开学前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公办学位 。
小升初信息采集结束后至新学期开学前,户籍从外地迁入、或因其他各种原因未进行信息采集和现场审核的我区户籍小学毕业生申请就读公办初中的,由区教育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
(五)入学报到
7月12日—15日,学生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
其它群体入学
(一)随迁子女
按照市教育局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来蓉就业人员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成教办〔2020〕17号)及《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来蓉就业人员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成青府办〔2021〕6号)相关规定办理 。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申请就读青羊区公办小学,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在青羊区小学毕业且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纳入划片范围入学;在青羊区以外小学毕业且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升学 。
(二)优抚对象子女
对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成都工匠”子女、进藏干部职工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由区教育局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
(三)其他
按规定做好青羊区户籍残疾适龄儿童、在青羊区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 。
法定监护人(父或母)双方或一方为成都市青羊区集体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本人为成都市外户籍的,由法定监护人一方(父或母)提出申请,并出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证明、法定监护人户籍证明、监护关系证明、在青羊区合法居住证明、成都市社保和劳动合同等材料,由区教育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
持旅行证入境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其法定监护人为青羊区户籍的,可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后由区教育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
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录取时,家长可自愿提出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录取 。因电脑随机录取导致多子女不能同时就读同一学校(校区)的,家长可在规定时间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申请拟入学小孩与已在读大孩就读同一学校(校区),区教育局参照家长意愿统筹安排入学 。
【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划片区 2021 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政策】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日程安排
时间工作事项3月1日前公布青羊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细则4月20日—27日在成都市内小学就读的毕业生,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网上信息核对20日—22日在成都市外就读小学、回青羊区就读初中的青羊区户籍毕业生,向区教育局提交资料进行信息采集4月20日—5月20日随迁子女入学申请人通过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后,进入“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申请办理30日前公布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简章5月9日—20日(工作日)优抚对象子女、集体户子女、在青羊区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等,向区教育局提交资料进行信息采集6月10日小学毕业生家长查询公办初中入学对应区域10日—11日民办一贯制学校自愿直升本校初中部的符合条件的学生网上申请参加直升14日组织开展区属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生录取或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录取结果15日市教育局公布民办一贯制学校电脑随机录取计划17日—20日市直属学校网上报名、民办初中网上报名17日—24日成都十一中女生班进行网上报名29日市教育局公布市直属学校录取结果30日成都十一中女生班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组织开展区属民办初中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7月5日公布区属公办初中划片范围7日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办初中划片入学或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8日—9日法定监护人网上进行公、民办学位最终确认11日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区属民办初中补录计划12日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民办初中补录报名14日组织开展民办初中补录并公布结果12日—15日学生按初中学校安排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