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 “沉默的杀手” ,检测率仅2.8%,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三 )


5.伴有影响骨代谢的内科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 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的患者 , 需督促其定期至医院检测骨密度 , 必要时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 。
6.心理状态
骨质疏松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常被忽略 , 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等心理异常 。 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 , 以及骨折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 , 也会造成社交障碍等心理负担 。 因此 , 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 , 并视情况干预 , 使患者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 , 帮助其消除心理负担 。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如果已确诊骨质疏松症 , 基本治疗方法如下:
(1)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和维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 。 钙剂: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 , 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 我国居民日常饮食钙摄入量约为400mg , 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 , 也可选择合适的钙剂予以补充 。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钙剂应定期监测血钙及尿钙水平 , 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补钙时应多饮水、多运动防止肾结石形成 。 维生素D:成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IU(10μg)/d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IU(15μg)/d 。 维生素D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时 , 剂量可为800~1200IU(20~30μg)/d ,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50μg)/d 。
(2)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双膦酸盐(含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维D、唑来膦酸、利塞膦酸等)、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ANKL抑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中药 。
(3)药物联合和序贯治疗
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应评价潜在的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及获益 。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 。 不建议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 , 特殊情况下为防止快速骨丢失 , 可考虑两种骨吸收抑制剂短期联合使用 , 如绝经后妇女降钙素与双膦酸盐短期联合使用 。 以下情况可考虑药物序贯治疗:某些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失效、疗程过长或存在不良反应时;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骨形成促进剂的推荐疗程仅为18~24个月 , 停药后应序贯治疗 , 推荐序贯使用骨吸收抑制剂 。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均在进行中 。 干细胞权威杂志《细胞—干细胞》(CellStemCell)曾发文 , 研究人员确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a(PGC-1a)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骼衰老的重要治疗靶点 。 靶点确定了 , 药物研发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特异性靶点和治疗药物出现 。
骨质疏松症种种如是 。 尤记得小时候 , 门前弯腰驼背 , 面色凝重 , 步履蹒跚的老者躬身经过 , 像极了拐杖 , 当时只觉得有趣 , 现在回想只余悲叹 , 因为他们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受害者 , 以后的我们也可能就是如今佝偻的他们 。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预防是骨质疏松的“特效药” , 正如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骨量早筛查 , 骨折早预防” , 关注骨骼健康 , 从此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