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医学难题 ,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多药耐药问题尤为突出 。 多粘菌素B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获准上市 , 因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逐渐停止使用 , 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的“超级细菌”出现 , 而多粘菌素B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 , 因此临床重新启用多粘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 继而关于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 多粘菌素B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本文对多粘菌素B的作用机制及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文章图片
抗菌药物的发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现代医药成果 , 目前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有200多种 , 随着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 病原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性 ,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了半个世纪的今天 ,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广泛出现 , 导致出现了几乎对所有临床可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超级细菌 。 耐药菌株日趋增多 , 耐药程度亦不断增强 , 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 , 常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 多粘菌素B作为窄谱抗菌药物 , 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沙门氏菌属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在细菌多药耐药的严峻形势下 , 选择现有的药物联合应用以应对耐药危机是较好的选择 。 本文对多粘菌素B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进行综述 ,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文章图片
1、基本信息
1947年 , 多粘菌素首次从多粘类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 , 1993年被重新分类为多粘菌(Paenibacilluspolymyxa) , 有A、B、C、D、E等组分 。 临床中常用多粘菌素B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 多粘菌素B是一类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脂肽类分子 , 硫酸盐为其活性成分 , 口服吸收较差 , 通常为静脉注射 , 此外还有肌内给药、鞘内给药及局部给药等方式 。 目前国内上市的有“多粘菌素B软膏”“复方新霉素多粘菌素滴眼液”及“硫酸多粘菌素B注射液”等 。
多粘菌素B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 因此临床使用时应避免同时使用具有肾毒性和/或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 , 注意给药剂量 , 使药效最大、毒性最小 。 多粘菌素B的肾毒性呈浓度依赖性 , 因此临床因加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而不愿意选择高剂量 , 但多粘菌素B的肾毒性在停药后是可逆的 , 加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高死亡率 , 故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感染时应权衡利弊 。 见表1 。
表1静脉滴注多粘菌素B的成人常规剂量
文章图片
【多粘菌素B 的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贾晓周】注:CrCL为肌酐清除率;IU为国际单位
2、作用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外膜的关键作用是渗透屏障 。 多粘菌素B以细菌外膜上的脂多糖为主要靶标 , 其抗菌谱窄 , 能与有限的集中脂多糖结合 。 通过对细菌细胞球质体的观察显示 , 添加多粘菌素B后球质体迅速裂解 , 表面形成明显的气泡 , 而细胞质没有变化 。 并且暴露30min后原质体丢失 , 胞质膜紊乱 。 说明多粘菌素不仅作用于细胞壁 , 还作用于细胞内膜 。 目前发现的多粘菌素B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 。
2.1与脂多糖结合导致外膜膨胀多粘菌素B抗菌作用基于其两性性质 , 作用的靶点是细菌外膜上的脂多糖 。 首先多粘菌素B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 , 导致细菌外膜通透性增加 , 外膜膨胀 。 多粘菌素B介导的细菌外膜与细胞膜融合 , 破坏了外膜磷脂的完整 , 导致细胞渗透失衡 , 继而死亡 。
- 39岁女子一家三口查出糖尿病,医生:早上少吃这“1物”,逃离高血糖的“魔爪”
- 身体这4处“不对劲”,多半是血管堵塞的“征兆”!小心脑梗登门
- 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因素有那些?――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 贾晓周
- 血液的“稀释剂”发现了,不是枸杞水,若你爱喝,疏通血管,血管一通到底
- 医生提醒:经常熬夜的人,身体若出现4种表现,尽量去检查下肝功能
- 每天都坚持吃大蒜的人,身体会收获哪些变化?看完你就知道了
- 详解:通风除甲醛的利弊,教你更适合居家使用的“除甲醛绝招”!
- 早玉米大量上市,血脂高的你敢吃吗?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 别再随便把狗“送人”,因为你的狠心可能会让狗丧命!
- 喜欢吃醋的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错了!它才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