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 二 )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
有毒蘑菇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
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 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
(2) 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
(3) 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
(4) 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
(5)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
(6) 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
【蘑菇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 。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怎样鉴别有毒蘑菇
可以在煮蘑菇的时候,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 。如果白米饭变黑,说明那就是毒蘑菇,不可食用 。如果米饭没有变黑,那也不一定不是无毒蘑菇,应谨慎食用 。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
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 。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 。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
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 。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
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 。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 。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红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化学鉴别 。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
另外,如果没有把握确定蘑菇是无毒的,千万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呕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蘑菇中毒的预防最主要的一点是不吃未知是否有毒的蘑菇 。专家建议:野菇鉴别不易,野菇不宜采食 。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