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健康中国·大家谈丨张伯礼: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混搭

张伯礼: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混搭
半月谈采访人员 帅才
张伯礼|健康中国·大家谈丨张伯礼: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混搭
文章图片

张伯礼
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大家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接受半月谈采访人员采访认为 ,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独有的优势 , 但这绝不是简单混搭 。
“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 。 ”张伯礼说 , 这两种医学服务的对象都是人 , 但看病的角度不一样 , 层次不一样 , 可以说各有优势 。 这两种优势可以互补 , 但不能互相取代 。 中西医结合有低层次的结合 , 也有高层次的结合 。 现在有时在临床上中药西药一块儿使用 , 实际还是一种简单的结合 。 更深层次的结合 , 是使两种医学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
张伯礼表示 , 中医、西医本质上说都是经验医学 , 也都是科学的 。 有人说中医不是循证医学 , 这并不成立 。 循证医学强调的 , 是一种评价方法 , 中医一样可以用循证医学的理念来评价疗效 。 比如 , 中药治疗冠心病 , 就可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评价 。 评价的方法是人创造的 , 只要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 , 就可以采用 。 用循证医学的理念 , 来创新符合中医特点的评价方法 , 是大势所趋 。
张伯礼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 , 到了高科技时代 , 中医药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为我所用 , 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药也可以将其他学科的技术融合到中医学科中 , 推动自身的发展 。 近年来 , 业内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 比如研制出了舌象仪、脉象仪等 , 这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体现 。
另外 , 民间有许多有效的方子 , 这些方子不能拿来就用 , 要进行评价 , 但应予以重视 。 张伯礼建议 , 国家立项 , 对民间的验方和效方进行研究 , 将其改造成更好的药物 , 惠及群众 。
张伯礼认为 , 中西医结合不能单纯依靠中医药专家的力量 , 需要大家一起来研究它 , 守正创新 , 传承精华 。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关键 。 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 。 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 , 首先要注重医德 , 要有一颗仁心 , 才能救死扶伤 , 惠及他人;第二要有中医的思维 , 用中医的观点来看病症 , 来解决临床问题;第三要有比较强的看病本领 , 会读经典、做临床、育悟性、能提升 。
张伯礼说 , 中西医结合要关口前移 , 不是在临床岗位再去结合 , 而是在培养阶段就要贯彻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 目前 , 医学院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 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 培养中医 , 关键在于培养中医的思维能力 。 真正的好中医 , 必须会用中医的思维来开处方、用药 , 同时懂西医知识 , 知道疾病的来龙去脉 。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混搭 。 比如 , 对于冠心病患者 , 中医不能一味简单地活血化瘀 , 对于发热患者 , 中医也不能简单地清热解毒 , 应学会用中医的思维去辩证思考 。 “这次武汉抗疫 , 我们就认为它是湿毒疫 。 所以我用的药里边既有宣肺解表的 , 也有健脾利湿的 。 就抗疫中医治疗来说 , 全国有统一的方案 , 同时各省还有各省的方案 , 因时因地而制宜 。 这是中医的灵魂 , 中医的精华 。 ” 张伯礼说 。
对于中医而言 , 经验尤为宝贵 。 张伯礼说 , 医学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他希望年轻医生重视实践 , 不断求索、不断学习 。 “实际上 , 我们最开始培养出来的只是合格医师 , 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 , 他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