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抗体检测需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测量,并非“一锤定音”( 三 )


追问|抗体检测需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测量,并非“一锤定音”】其次 , 这也跟感染范围有关 。 之前感染人数较少 , 我们呼吁核酸或抗原检测的目的是尽快找出患者 , 因此多使用最精准且最灵敏的核酸检测 , 或者最快捷最便利的抗原检测 。 “放开”后感染范围较大 , 检测目的变为评估或测试群体的免疫保护力 , 这时候推荐抗体检测比较合适 。
吴明:
打完疫苗体内肯定是存在抗体的 , 这是一个医学事实 , 所以那时候检测没有多大意义 。 现在做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的抗体滴度在3~6个月就有可能逐渐降低 , 这时候检测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机体免疫水平 , 并对此采取相关措施 , 比如做好防护 , 补打第四针等 。
澎湃科技:为什么抗体检测的结果很难标准化?
吴明:
这个就属于顾老师的专业范畴了 。
顾大勇:
因为个体间存在着免疫力差异 。 个体免疫能力的强弱、个体对病毒的耐受性以及个体本身的健康状况等……任何一个因素都具有特异性 , 都有可能影响到免疫产生的抗体的检测结果 , 即便两个人的抗体结果数值一样 , 也不代表他们免疫力相同 。 所以我们给出的参考值是绝大多数(95%)人群的参考值 , 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状况 。
澎湃科技:既然结果很难标准化 , 那么应该如何解读抗体结果?
顾大勇:
新冠抗体检测主要涉及到两种抗体:IgG和IgM 。 IgM在免疫反应早期出现 , 之后下降很快 , 因此IgM阳性可以辅助判断最近感染过新冠或刚打过疫苗 。 IgG存在时间持久 , 一般判断过往感染史或者是否对新冠有一定免疫保护 , 都是检测IgG抗体 。 我们医院有购买某种IgM抗体和IgG抗体检测 。 其参考值为:IgG或IgM
当然这些参考值只能个体纵向比较 , 即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一段时间内的IgG和IgM数值变化 , 不同个体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要观察自己的抗体强弱 , 可以在一段时间段内做几次抗体检测 , 然后看看数值是否有变化 。
澎湃科技:这是否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顾大勇:
我认为不会 。 此前做核酸其实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 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感染面 , 尽快找到感染者 , 所以当时出行都需要核酸码 , 但是抗体检测目前是完全处于自愿的形式 , 看个体需求 。
而且抗体检测不像核酸 , 要24小时或48小时做一次 , 抗体的变化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 所以一段时间内做1~2次后 , 短期内就没必要再做了 。 所以我觉得应该不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吴明:
我也认为不会 , 因为抗体检测的目的很明确 , 就是看看机体免疫水平如何 , 这个结果不会产生其他影响 , 它完全基于自愿 , 我觉得不会产生类似“核酸经济”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