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典故 ldquo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rdquo 的故事 他日趋庭是什么意思


谁有典故 ldquo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rdquo 的故事 他日趋庭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他日趋庭是什么意思,谁有典故 ldquo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rdquo 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 。
2、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 。
3、鲤对是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
4、尝独立 ,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
5、’‘不学《诗》,无以言 。
6、’鲤退而学《诗》 。
7、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
8、’‘不学《礼》,无以立 。
9、’鲤退而学《礼》 。
10、闻斯二者 。
11、”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 闻《诗》 , 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12、”翻译: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
13、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
14、’他说:‘不学诗 , 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
15、’我回去就学《诗》 。
16、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 , 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
17、’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
18、’我回去就学礼 。
19、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
20、”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 , 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 。
21、”注释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 。
22、鲤: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 。
23、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
24、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 。
25、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 。
26、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 。
27、扩展资料:孔鲤是孔子的独子 。
28、出生时 , 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
29、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 。
30、孔伋(孔鲤之子)继承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 。
31、孔子的遗传基因是有起有伏的 。
32、孔子为圣人,儿子孔鲤却乏善可陈;而孙子孔伋(子思)又成了“述圣”,他的学生是孟轲的老师 。
33、邹人(今山东邹城)孟轲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
34、由于父亲早亡 , 母亲抚养孟轲成人 。
35、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或许是为了培养儿子所做的“三迁”其居:从毗邻墓地、商业区、屠宰?。詈舐浣诺窖浚?为儿子找到了如王勃所说的“芳邻” 。
36、孟轲后来的成就,放大了母亲寻到“芳邻”的作用 。
37、可能有人会说,没有“芳邻”,未必不能成就孟轲 。
38、这话搁在如今的社区形态里,或许没有错 。
39、而在当时风俗决定行为的年代,我们只能说孟轲能否成为“亚圣”是“未必” 。
40、有了“芳邻”,是孟轲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
4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轲曾游学齐、宋、滕、梁、鲁等国 , 没有入周(洛阳)的经历 。
42、但孟轲生活在周朝最后四位天子周烈王、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时代,而宋、梁的国都分别在今商丘和开封一带 , 距离周天子所在的洛阳最远数百公里 , 最近百十公里,特别是孟轲逗留在梁国开封约有两年 。
4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叨陪鲤对 。
【谁有典故 ldquo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rdquo 的故事 他日趋庭是什么意思】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