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春节后急性胃肠炎、糖尿病患者剧增

春节|春节后急性胃肠炎、糖尿病患者剧增
文章插图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朋友聚会,免不了的就是各种美食美酒,然而由于春节的特殊意义,很多人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被打破,消化系统更容易受到损伤,在各种食物和酒水饮料的刺激下,抵抗力下降,使得急性胃肠炎频发。
家住钱清街道的吴女士就因这几天饮食不规律导致急性胃肠炎发作。吴女士回忆,过年时家里总来亲戚朋友小聚,她几乎每天都要吃四五顿。刚开始只是觉得肚子胀,自己服用了一些药物,但仍不见成效。最后腹部疼痛难忍,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绍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詹雅珍主任诊断,吴女士是短期内吃了大量食物,导致胃肠功能负荷过重引起的消化不良。
詹雅珍告诉采访人员,春节假期后,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增多,大多患者都是因为节假日走亲访友,改变了平时的饮食规律和运动规律,很多人从一天三餐变为一天两餐或者一天多餐,有些人还过量饮酒。
春节|春节后急性胃肠炎、糖尿病患者剧增】 而吴女士所患的急性胃肠炎正是急性胃肠道疾病之一,主要由饮食不当引发,发病突然但恢复也较快。一般伴有腹泻、腹痛、胃口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詹雅珍表示,一旦有这些情况出现,要通过及时治疗来缓解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她提醒,春节前后大家饮食上应注意节制,不要暴饮暴食,少熬夜、少喝酒、多运动。请客吃饭时剩菜较多,还应避免进食变质的食物导致胃肠道“中招”,引发急性胃肠炎。一旦不小心得了急性胃肠炎,需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人的“甜蜜”烦恼
“哎,过年没忍住,吃了些甜的油的,结果血糖一下子飙上来了!”昨天下午,躺在病床上的王女士面对自己飙升的血糖不禁懊悔道。
这两日,绍兴市中心医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多了不少,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凌霄介绍,昨日一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余个,大部分都与过年“不忌口”或没按时服药有关。
他告诉采访人员,每年春节过后就会有一个糖尿病发病小高峰。饮食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糖尿病患者尤其要“管住嘴巴”。同时,有身体不适的糖友们,节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尽早进行规范化的降糖和并发症治疗,把血糖降下来,不让并发症有“可乘之机”。
那么,糖尿病患者节后如何调整才能更健康?王凌霄表示,首先就是从饮食入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菜肴少油少盐,适当减少主食和肉食摄入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的方式来保证能量的摄入。除了注意健康饮食,还要增强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只有治疗手段综合运用,才能起到很好的控制血糖效果。
腌制食品怎么吃更安全
寒冬里,屋檐挂上酱鸭、腊肠、咸鱼,这对绍兴人来说就是年味。这些带着“家味”的酱货、腊味,总是让人欲罢不能,虽然春节假期结束了,但是这些腌制食品还剩了许多,而腌制食品食用也有注意事项。
詹雅珍告诉采访人员,由于肉类食品本身富含蛋白质,很容易滋生细菌,制作酱货、腊味必须添加大量盐、酱油和香辛料,才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烤制、烟熏的高温也能杀灭细菌,挂在窗台、门口晾晒更能大大减少肉中水分,抑制细菌生长。这一些步骤操作下来都能使酱货、腊味防腐能力强,保存时间长,更具美味,但也让他们变成了高盐、高脂肪食品,肉中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乎丧失殆尽。
她提醒,腌制类食品盐分较高,食用之前最好先进行清洗,去除浮尘,其他有害微生物。下锅之前把酱肉冲一冲,再浸泡一会儿,虽然这样做并不会减少亚硝胺,但是可以减少吃进肚子里的亚硝酸盐。如果再用水煮一遍,还可以让一部分盐、脂肪、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溶于水中。同时,尽量选择蒸、煮、炒的加热方式,避免高温油煎、油炸。温度越高,生成的亚硝胺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