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牛栏江镇荒田村是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云南嵩明:三品联动 产业兴村

本文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牛栏江镇荒田村是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 , 也是嵩明县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 。 因地处偏远、山高坡陡 , 交通不便 , 村民增收主要依靠传统的烤烟种植 。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近年来 , 荒田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 立足于村内广阔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 以产业发展为抓手 , 不断加强内生动力培育 , 变“输血”为“造血” , 探索出带领村民致富的有效路径 。
乘“蜂”而起
时间酿造“甜蜜生活”
养蜂是一个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空中生态特色农业” 。 荒田村森林植被茂密 , 一年四季山花烂漫 , 有养殖土蜂的自然生态优势 。 截至目前 , 荒田村“农闲养蜂”的农户有150多户 , 占全村户数的50%以上 。 随着蜂蜜价格的攀升 , 养蜂户逐年增加 。 据统计 , 荒田村共养蜂1000余箱 , 年产蜂蜜近5吨 。 长期以来 , 蜂农以家庭为单位粗放散养 , 蜂蜜主要用于家庭食用、亲人送礼和零售赚钱 , 经济效益不明显 。
本文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牛栏江镇荒田村是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云南嵩明:三品联动 产业兴村
文章图片
采蜜(李光选摄)
2021年 , 随着驻村工作队的进驻 , 这一情况出现了变化 。 荒田村养蜂带头人张明友对入户走访的驻村第一书记董家明说:“我家养了150窝蜂 , 以前220块钱一公斤都供不应求 , 现在150块钱一公斤少有人问 , 卖不出去的 , 都在家里摆着 。 ”经过深入了解后 , 蜂蜜滞销问题在荒田村普遍存在 。 驻村工作队马上意识到 , 蜂蜜销路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蜂农养殖的积极性 。
“如果拓宽销售渠道 , 解决蜂农的后顾之忧 , 那么我们荒田村土蜂产业就可以走向规模化之路 , 帮助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 ”驻村工作队队员在“三讲三评”时说道 。 很快 , 推介宣传荒田村土蜂蜜成为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总支的头等大事 。 一时间 , 嵩明电视台、昆明电视台、联播昆明和省市政府部门网站争相搭台 , 省内外客商纷纷洽谈订货 , 蜂蜜很快销售一空 , 蜂农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 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 , 养蜂致富的信心更坚定了 , 发展规模化养蜂成为大家的共识 。
拓展养殖规模需要资金和技术 , 驻村工作队随即协调申请成立了荒田种养有限责任公司和嵩明籽耕农业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 注册了“籽耕”商标 , 上报了“荒田村土蜂养殖加工项目” , 统筹推进蜂蜜滤蜜、封装厂房建设 。 “下一步 , 荒田村将以‘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培育和壮大荒田蜜蜂特色养殖产业 , 让村民乘‘蜂’而起 , 日子过得更加‘甜蜜’ 。 ”一位驻村工作队队员说 。
以花为“媒”
生态串起“旅游套餐”
马鞍山村是荒田村下属自然村 , 是典型的山区苗寨 , 自然环境优美 , 背靠1000多亩天然马缨花树林 。 一直以来 , 马鞍山村人均耕地面积少 , 增收致富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 “目前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 群众增收渠道单一 , 能不能打花的主意 , 发展观光产业?”一名外出务工党员在参加党员大会时这样说 。
本文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牛栏江镇荒田村是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云南嵩明:三品联动 产业兴村
文章图片
马缨花(郭婉亭摄)
在牛栏江镇党委、镇政府的推动下 , 荒田村连续举办了多届马缨花节 。 从此 , 观赏马缨花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 每年4月至6月 , 马缨花与碎米花、蜜桶花等林间杂花一起相互映衬 , 竞相开放 , 整个马鞍山村俨然成为了一个蔚为壮观的“花海” , 有花的地方往往就有赏花人 , 马鞍山迅速成为嵩明近郊游的“网红打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