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护肝药用机理


【丹参护肝药用机理】【丹参】性微寒,味苦、微辛,归心、肝、脾、肾经 。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养血安神,养肝护肝,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等功效;在临床上更多的用于心脑血管和妇科疾患的治疗,殊不知它在保肝护肝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近年来,丹参在抗肝病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对多种肝脏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腹水等有明显疗效;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可降低丙氨酸转氨酶,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内胶原蛋白的降解,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而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延缓或阻断慢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 。
促进肝细胞再生
肝脏是人体健康的大总管,是体内和体外诸多非营养物质的中转站,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影响人体的代谢、解毒、免疫等功能 。肝脏损伤后,肝细胞的再生活跃性是肝脏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 。因此,通过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对病变肝脏进行修复,是各类肝病防治的基础 。
临床药理实验证实,丹参注射液可促进肝细胞内DNA的合成,并且可使细胞分裂增殖再生,加速肝细胞沿着原有的网状纤维支架再生,
同时修复受损的肝细胞,维护正常的肝功能 。丹参水煎液能有效推迟和减轻缺血后引起的不可逆肝损伤,还可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 。
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激活纤溶酶,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及肝脏在病理情况时的血液流变状态,达到增加肝细胞营养和氧供给的目的 。
抗肝纤维化
各种慢性肝病在病情进展中由于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形成肝脏纤维化,常伴于炎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 。
丹参中含有脂溶性与水溶性两类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II,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使纤维细胞发生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并能抑制细胞的核分裂和增殖,对免疫性肝细胞损伤的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以丹参素为基本结构的酚酸类化合物,目前发现的共有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原儿茶醛、丹参素、咖啡酸和迷迭香宁酸七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生物膜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促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防治脂质氧化所引起的肝损伤 。
抑制肝癌细胞扩散
肝癌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在调节细胞分化发育、组织发生、器官形成及维持机体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 。机体凋亡活性下降是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
丹参中所含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诱导分化和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作用 。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成分丹参乙酸镁,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脉的作用,在作用于人体肝癌细胞后,肝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且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 。丹参在肝癌临床治疗中能使患者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使癌肿缩小,增强抗癌药物疗效,并缓解癌性疼痛、降低门静脉高压 。
Tips:丹参炮制各有其用
丹参有诸多的炮制方法,在用药选择时用法用量也完全不同 。鳖血制丹参,可入肝行血和防其苦燥之弊,用于肝血阴虚而成血瘀之证;猪心血拌丹参,可引药入心而养血,用治心血不足所致惊悸不眠、心烦神乱之证;炒丹参性温,养血活血,用于血虚经闭等;酒丹参性温且散,活力增强,用于肝脾肿大、瘀血作痛;炭丹参活血止血,用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