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

病多体痛无心力,更被头边药气熏。这短短几个字道尽多少病人的内心写照,而同样感到彷徨和焦虑的,还有患者的家属。
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
文章插图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继续治疗,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作为一个看惯生死离别的大医生,陈作兵也曾被这个问题难倒。他的父亲,竟成为了自己手底下的病人。
被批“不孝子”,三甲院长将癌晚父亲送回家
10年前,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的陈作兵拿到了毕生难忘的诊断报告。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看诊断报告是每天的家常便饭,但这一份诊断报告,却是他亲生父亲的。
腹膜恶性间皮瘤晚期,已经全身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无法治愈……
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
文章插图
陈作兵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在与其他家人商量后,决定告诉父亲实情。78岁的陈有强似乎也料到了这个结果,在和妻子游玩西湖后他告诉陈作兵:“明天回老家了。”
没有治愈希望的癌症晚期,即便可以通过放化疗来延长生存期,但这无疑会让父亲活得非常痛苦,如果失去了生活质量,倒不如尊重父亲,让他带着尊严过完一生。陈作斌为父亲办理了出院,将他送回老家。
此后的日子里,不仅亲朋邻里都在议论,就连网上都有许多闲言碎语。为什么作为一个三甲医院的院长,却不救治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不想承担责任?
这些话并没有动摇父子两人的选择,陈有强和妻子每天都在变着花样做些好吃的菜,还开心的邀请许久没见面的老朋友来做客,快乐的度过了将近半年的时光。
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
文章插图
2012年3月,陈有强住进县城医院后昏迷,陈作兵和家人选择不再增加陈有强的痛苦,没有继续给陈有强上呼吸机。
父亲去世后,陈作兵便成了老家人们口中的“不孝子”。
两种选择都没有对错
治愈的希望很渺茫,仍然选择积极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值得尊重和支持。患者有着强烈的求生意识,对于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完成的遗憾,他们想要活下去,努力的与癌症进行斗争是令人敬佩的。
而以陈作兵为代表的选择,也没有错。他清楚知道父亲的病情,而父亲也在生命的最后路程做完所有想做的事情,没有遗憾的离开。这对于没有治愈希望的癌症晚期患者,这是最体面的选择。
更何况,放弃治疗并不意味着等死。
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
文章插图
51岁那年,高志侠被诊断出了乳腺癌晚期,会诊的医生都认为她最多有3年可活。扩散到淋巴的肿瘤,需要12次的化疗也未必能够治愈。眼睁睁看着妻子高志侠在化疗过程中痛苦不堪,谷向东决定放弃。
年过半百的他们带着相机和基本的抗癌药,踏上了组团旅游的大巴车。一开始,高志侠还放不下即将要死去的恐惧,但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她渐渐的忘记病痛,惬意的享受生命。
后来谷向东干脆改造了一辆车,带着高志侠四处旅行。他们登上壮丽的华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见闻了东南海浪的风情。
高志侠|癌症晚期到底该不该治?三甲院长为癌晚父亲办理出院,很值得借鉴
文章插图
用高志侠自己的话来说,她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癌症病人。谷向东夫妇如今已经走过1100多个景点,原本只有3年可活的高志侠也创造了22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