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汤圆到底有啥区别,又如何吃得健康呢?

马上又要到元宵佳节了 , 这也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 每到这一天 , 我们都会吃一种香甜软糯的食物——元宵 。 其实 , 这个食物还真有点特别的 , 因为它也有着很浓重的地域特色的 , 北方人一般吃元宵 , 而南方人一般吃汤圆 , 那两者到底有何区别呢?怎么吃才健康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 , 重新认识下元宵与汤圆 。
元宵、汤圆到底有啥区别,又如何吃得健康呢?
文章图片
元宵篇
北方元宵:是以馅为基础 , 江米面粉为外立面的制作工序 。 过程简单易学:先拌馅料 , 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 , 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大小的立方块 。 然后把馅块放入簸箕里 , 倒上适量江米粉 , 摇晃中就“筛”起来了 。 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 , 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 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 , 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分变糊 。
汤圆篇
汤圆:与元宵做法完全不同 , 倒有点儿像包饺子 。 先把糯米粉加水搅成团 , 放置几小时让它“饧”透 。 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 。 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 , 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 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 , 但不用擀面杖 。 湿糯米粉粘性极强 , 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 , 挤压成圆片形状 。 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 , 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团状 , 搓成圆形 。 但是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 , 有的还留一个尖儿 , 像桃形 。 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 , 很粘 , 不易保存 , 最好现做现吃 。 进入90年代 , 这时有了速冻工艺 , 汤圆才出现在商店超市里 。
元宵VS汤圆
介于汤圆口感比元宵吃起来更好 , 而且烹饪起来也更加方便 , 因此 , 汤圆已经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正月十五吃的主要食物 , 即便在元宵发源的北方 , 元宵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所以说 , 元宵和汤圆虽然看起来很像 , 用料相似 , 但就制作过程以及口味等各方面来说 , 不能算同一种食物 。
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也是养生节 。 此时为冬春交际 , 三九已过 , 但天气乍暖还寒 , 人们仍需保暖 。 正月十五这天北方吃元宵 , 南方吃汤圆 。 除了寓意喜庆 , 合家团圆外 , 还能温暖脾胃、调畅气机、抵御春寒 。
元宵、汤圆到底有啥区别,又如何吃得健康呢?
文章图片
中医认为 , 春季养生要注重阳气的升发 , 同时又要避免升发太过 。 为了抑制肝木旺以克制脾土 , 饮食中注重增加甘(甜)味以补脾 。 所以 , 在元宵节吃的汤圆也大都含有豆沙、芝麻、花生、杏仁、核桃、枣泥等味美甘甜之品 。
汤圆不是人人都适宜吃
很多人喜欢吃汤圆 , 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吃 。 众所周知 , 汤圆是糯米做的 , 而糯米性温 , 黏性大 , 不易消化 。 凡湿热痰火偏盛者 , 表现为咳嗽、发热、腹胀、便秘等 , 应当避免食用 。 糯米也不适合儿童和患病之人 , 如《随息居饮食谱》所云:“糯米……性太黏滞 , 难化也 。 小儿、病人最宜忌之 。 ”而汤圆其实是典型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糖食物 。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三高”人群 , 还有超重、肥胖人士当然不宜多食 。 中医说“甘入脾” , 汤圆味道甘 , 糖量特别高 , 有“缓滞”作用 。 对于手术后、放化疗后的肿瘤病人 , 尤其消化道肿瘤;还有胃肠溃疡、慢性胰腺炎和胃肠炎患者 , 若粘滞腻性食物吃得过多 , 则会使胃肠负担过重 , 减缓肠胃蠕动 , 导致腹胀、打嗝、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